2011年12月22日

曉劇團《穢土天堂》

劇情介紹:

灰暗潮濕的下水道中,留有一群過著原始生活的住民。一個地上社會人偶然在錯綜複雜的管線中發現他們,為他們開啟現代文明的曙光。現代衛生醫療措施、優雅的禮儀教養,「可憐的下水道人,他們過著這樣骯髒、落後的生活。」

地上社會人發起了一系列的社會援助活動。傳聞下水道中蘊藏稀有的白大麻,更加速了援助活動的進行。但尋寶、探奇的風潮減退後,下水道人又再度被遺 忘在地底下。生活與教育的改變,使他們無法再適應下水道的生活而感到痛苦萬分。當時並未依循社會風潮改變的一位智者,為了帶領下水道人走出陰霾,將採取什 麼樣的策略,而地下社會的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資料來源:7NET

「我常覺得,變遷經常是一種慢性屠殺。」導演鍾伯淵說:「留下來的常常只剩殘破。」以劇中的下水道人來說,只有少數獲得改造機會,這是為了宣傳用,大部分人都進了集中營,一批批地進了毒氣室,這已經不只是屠殺,而是滅族。
這也就是鍾伯淵大量融入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形式在劇中的原因,他說:「我希望用一個最強的符號來說一個最不被注意的事。」所以,當劇中走到有關 集中營、毒氣室這種類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橋段時,投影機會放射出台灣核廢料、核四....等等強烈爭議性的的社會事件,「我要讓觀眾知道,這說的不是納 粹,而是台灣。」

摘自聯合新聞網-穢土天堂 殘酷的文明變遷



這是曉劇團年度大型表演活動,展場在很熱鬧的華山藝文園區裡,進入表演場地後,發現有濃厚的曉劇團的特色味道。從進入展演場的樓梯邊,就開始布置了跟主題相關的殘破洋娃娃。




一開始三位演員是以對嘴的方式在介紹所謂的藝術與美感。音質不好,加上場地內的共鳴,我聽得很吃力,之後才知道,他們想要表現的是一般觀展時提供的那種語音導覽系統,由此開始整個故事。
這次的議題涉及了種族屠殺,角色的設定是地上人與生活於下水道的地下人種族。
表演很有科幻的味道,三個主要女演員都剃了大光頭,讓我想起常在書裡面看到的生化人。

人類很奇怪,當知識發展到一個階段的社會,總是會出現所謂的「優越感」。與動物不同的是,這不需要經過掠奪或爭鬥,他們靠著腦袋與良好的自我感覺,在社會中畫出不同的階級概念。
工作種類有階級之分、人類種族有階級之分、所有的一切都像是生物課本教導我們的一樣,有著明確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的界線。
這是一個種族面臨趕盡殺絕之際的生存遊戲。
讓我想到飢餓遊戲。

最後結束時的研討會,導演說當初構想是想表達「變遷就是一種慢性屠殺」的理念。想要告訴大家,並不是只有遙遠的德國屠殺猶太人,在台灣的樂生療養院的抗爭、不合理的土地徵收、阿壹朗古道保護等..這些對於人民都是一種剝削。

選在這個選戰白熱化的階段呈現這個主題,這對我來說是個很有趣的聯想,但或許一切只是巧合,毫無任何關連性。
只是看完這齣表演,喚起心裡角落某個微弱的悸動。想到這些事件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生長的土地上,但卻感覺如此不實際如此遙遠。

我很喜歡曉劇團直白的表達方式。
我總共觀賞過三齣,但每一齣都直接清晰的將他們的訴求表達給觀眾。在當下會很有共鳴跟著舞台上的演員一起悲喜起伏, 落幕之後也沒有太大的負擔,不需要不斷的轉動腦袋才能消化。

我喜歡這樣單純美好的感覺。
我喜歡一直都很單純美好的曉劇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