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討厭。



每次發生什麼不開心的事情,總是覺得自己好像竹子上面的這隻驢子一樣,

明明就很孤單、很想有人可以講話,卻還是只會傻笑。。。



最近跟妹妹的關係變得很不穩定,我沒辦法在那麼短的時間內適應她那麼大的改變。

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我總是默默在幫她張羅,甚至她只要開口,我總是盡力去達成。

只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這種東西並沒有所謂的公平性可言。

你為她做了這麼多,但是當你需要她幫一個小忙的時候,你竟然可以看到眼神的閃爍跟言語的躲避。



我只是覺得心很涼吧..

為她做了這麼多事情,她總是開口要求,就算我不想做的我還是會去做,然而對她而言呢?



於是我開始有了新的領悟。我開始拒絕她提出的要求或請求。

我做我想幫她做的,不想的時候我就直接說不。



最近我才覺得狀況好點了,至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再悶在心裡也很不錯。



只是.....這兩天有一個今年過年一起去旅行認識的旅伴,

當初分開時我們跟他都說好,以後要旅行我們可以一起去。

因為也接近暑假了,這個旅行之後幾乎沒有再聯絡的旅伴,

突然MSN問我暑假旅行的規劃。



當我很認真跟妹妹提起這件事的時候,

她卻跟我說:幹嗎要跟他旅行啊?那很怪耶(那之前是答應假的嗎?)

又說:你應該知道要拒絕他吧?

我們當初跟他分開的時候,妹妹還留了信箱給對方,

然後剛開始的時候她們也還熱絡的信件往來了幾天。

是一直到了對方加了我MSN之後,他們兩個才沒聯絡的。

所以我完全搞不懂,她現在這個反映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為了這件事情覺得很生氣,因為旅行這種東西,並不是隨隨便便找個旅伴代替就好的。

要出門旅行,有的時候就算是認識很久的同事朋友,我也不見得敢一起出國。

一趟旅行好不好玩、盡不盡興,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一同旅行的成員。

我當然也可以很灑脫的說:沒關係就算了,你不用去我自己想辦法。



只是....我覺得她這樣做很不負責任罷了。







2011年6月26日

我喜愛的歌。


我喜愛的歌

角田光代與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同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

以《空中庭園》、《對岸的她》享譽文壇。



角田光代,平凡純真如你我,怪異另類如來自天外的星球。



她天真易受騙,卻有無窮幻想力,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她常迷糊鬧笑話,卻能嘻嘻自我解嘲。她喜歡流浪,背起行囊就獨自勇闖異國。她無法抗拒和友人把酒暢飲的痛快,又樂於與孤獨常相左右…



她,和我們一樣。在孤寂時唱著喜愛的歌,在欣喜時,也唱著喜愛的歌!



隻身一個人在異國漆黑的小路迷路,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但是她卻因為迷路走進了一個如夢似幻的地方,那裡猶如天堂;這是懂得創造幸福感受的角田光代。



有海洋恐懼症,深怕像小時候,自己像涼鞋被海洋吞噬;到一派優游自在地雙手枕著後腦、雙腳伸直於海面上漂浮,甚至打盹;這是深諳生活樂趣的角田光代。



小叮噹擁有的所有神奇寶貝中,她最想要的是那扇任意門。她經常花好幾個鐘頭與男友或友人討論如何利用任意門安排某一天的行程,第一站便是到台灣吃粥…。這是對煩悶的日子充滿無窮盡幻想的角田光代。



她期盼有一天能躺在國道休息站的草地上吃醬菜配啤酒,一邊眺望風景一邊目送來去匆匆的旅客身影。這是另類的角田光代。



生活有無限的可能,日子也可以有千千百百種過法。角田光代,一個特別的女子,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只要加上一點想像、一點創造和一點感受,那就是純然屬於你自己風格的生活與回憶。



資料來源:taaze





這是一本很輕又可口的散文。這也是角田光代呈現在大眾面前的另一個面相。

很難想像寫出第八日的蟬及三面記事小說這樣有點陰鬱作品的她,私底下卻是個熱愛旅行又少一根筋常迷路的可愛女孩。

我喜歡她輕鬆寫意的生活態度及姿勢,讓我想到Hebe的離島這首歌。是個離群索居,小島上的住戶。

不知道書裡面的那些照片,是否也是角田自己的攝影作品?很生活化也很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

這是一本很適合佐下午茶配著悠閒時光輕鬆品嚐的書本,輕盈而又剔透。

像是一篇慵懶而有極富興味的爵士樂章。










作繭自縛。



咖啡因加劇了我的失眠。

腦子裡翻滾著許多事情。

我試著讓自己理智客觀。

只可惜似乎沒那麼簡單。



曾經熟悉又再度聯繫是一種情感上的延續,

然而當初帶來問題也帶來結束的那些因子,

將會怎麼影響那也許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



不喜歡焦慮感爬滿全身的感覺。。。。。。

2011年6月25日

現在。



聽著林宥嘉的聲音,感受外面的雨勢,

腦著裡想著生命只剩40分鐘我會做什麼。



其實答案不重要,在當下最想要的那可能就是答案。

餓的時候答案是食物,累的時候答案是睡覺,

渴望一個人的時候則需要擁抱。



生日剛過3個小時,昨晚一過子夜就收到朋友從屏東寄上來的祝福,

早上還在上班就接到小孩打來的電話,下班在捷運上還接到老媽打來要蛋糕的電話@@

以及網路上眾多的祝福與問候。

在這個時候,會想感激科技的發達更擴大了人類感情上的維繫。



聽著林宥嘉一遍又一遍的唱著:我沒有給你翅膀,你為什麼要飛翔?

重溫著我們之間一字一句的對話,像是外頭的雨滴啪啪打在心上。



持續一個禮拜的失眠,請趕快散退吧。。。(灑鹽)





2011年6月23日

刺鳥。



刺鳥

《時代》雜誌列為世界十大經典之作

並且被盛譽為澳大利亞的《飄》

即使知道是禁忌的愛,依然奮不顧身往火裡跳,往刺裡撞

傳說中的刺鳥以生命為代價,只為換得臨死前的絕美啼唱,整個世界都要側耳傾聽,連上帝也會在天堂裡展延微笑。在真實人生中,我們追求奢侈的愛情,付出愛的代價。



勇敢去愛,卻終其一生都要承受愛的代價

雷夫神父與麥姬糾纏一生的愛、菲與法蘭克這對母子在精神上的戀人關係、卡森太太對雷夫神夫的慾望與掌控;各種遊走在鋼索邊緣的禁忌之愛,在權利與愛情的矛盾之中,他們一邊流淚,一邊做出自認為最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taaze

 


我還沒有搞懂,為什麼這是一本經典文學之作?

但是看的時候我不斷覺得這個應該很適合含苞待放的國高中生閱讀(咦?)

適合閱讀的原因是因為文字很淺白(讓我數度有看不下去的感覺XD),但是內容部分,我倒是覺得可能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看的。



這裡面的主題是義無反顧犧牲自己的愛情。

我想這本書探討的應該是很深層的「道德問題」。

包括利益上的以及愛情上的。

這本書也反映出在那個時代裡,那塊土地上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問題。



我倒不會把這個事故解釋成「唯美浪漫的愛情小說」,我覺得故事中的女人解決事情的方式是我所無法理解的。

當然也許在那個時代裡,並沒有如同現在一樣女生可以有這麼大的權力與地位,發出自己的聲音。只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把每個人都講成是沒有自主權的傀儡一樣,啊難道這些道路不是這裡面的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嗎?那選擇的同時難道你都沒有想過將來必然會面臨的問題?(我說的是「必然」而不是「可能」喔。)

總之這本書看到最後只會覺得每個人都活得很無奈,看起來都很無辜可憐,像是一個「做了以後又不斷懊悔抱怨」的故事。



我不喜歡這種東西。我也不喜歡書裡的所有悲觀與灰暗。



還有,這個版本的翻譯跟校對都非常不OK,錯別字跟漏字連篇,語意也不夠通順。

想看的人我會建議不要買這個版本。。。。





女主角應該去念風險衡量學與道德學指數:★★★★★







2011年6月22日

轉變。



每天回家,都會驚訝的發現家裡變得不一樣。



是驚訝,而不是驚喜,我的確沒有絲毫喜悅的感覺。



浴簾換上彩色普普風的可愛泡泡造型,

洗手台的光亮驕傲的宣告它受到的注視,

原本每週固定掃拖的地板,突然頻率變成了兩三天,

我可以感受得出,家裡極力維持一絲不染的良好形象。



於是,這一切的改變,都是一種蓄勢待發,

挾帶著一種等待著男主人坐上國王座椅般的氣勢,

昭告天下似的顯現在我眼前。



我無法接受的並不是你的轉變,

而是你對我的那種。視而不見。



2011年6月21日

魔王。


魔王

當世界動盪不安,世人惶惶度日時, 你渴求的是,鼓舞人心(煽動群眾)的救世主(魔王)來拯救自己?

還是像馬蓋先一樣,面對惡境仍不斷思考,永不屈服?



以《死神的精確度》、《Golden Slumber》風靡文壇影壇,

愛與和平好青年──伊坂幸太郎,最具爭議性、自認最強作品!



煽動群眾的天才演說家 vs. 欲以「腹語術」拯救世界的熱血青年!



可憐、無依的人民啊,雖然一切混亂失序,但已無需擔心受怕,

只要相信我,愛戴我,我將為你們淨化世界。



盲從、狂熱的群眾啊,何時才會動動你的腦,看清真相、認清事實?

且讓我用「腹語術」將你們吼醒吧!



【故事簡介】

安藤是平凡的上班族,有一天,安藤在電車上遇見五年未見的老朋友,在因緣巧合下,他竟發現了自己擁有能操縱對方說話的「腹語術」。



此時的日本,一個神祕政黨,「未來黨」崛起。領導該黨的是一名擁有強烈群眾魅力的青年犬養。他大力抨擊當今日本政府與首相的無能,在失業率節節攀升的現在,沒有任何積極的政策,只會一味對美、中低聲下氣。犬養的激烈發言與行動,逐漸贏得日本國民的支持……



在街頭巷尾都沉浸在擁護犬養、推翻現今首相的氛圍下,只有安藤與他的弟弟,對犬養的存在以及國家的未來感到一股莫名的不安……



無法承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安藤,最後決定獨自對抗眼前這個混亂的世界。他要用馬蓋先對他的啟發,以及他看似無用的「腹語術」能力,打倒犬養,喚醒一面倒的世界……



資料來源:taaze




在看完摩登時代之後再看前身「魔王」,就會覺得沒有那麼精彩。。。

畢竟摩登時代給了我太多東西了,而魔王反而像是初初萌芽的小樹芽,處於其中的觀念與道理是比較隱晦的,讓人好像感覺到什麼卻又無法清晰的說出那是什麼。

一直到摩登時代才整個勃發起來,整個呼之欲出的氣勢連貫延伸了魔王的概念。所以其實我也不能說魔王不好看,只能說他比較像是摩登時代的原型、草圖或是前傳。



故事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具有「腹語術」天分的主角,在普羅大眾認同的觀念之中卻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然而群眾的鼓譟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可怕力量,就這樣扮演著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單角色。

另一個部分是身為主角的弟弟以及弟媳來看待與延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這原本連載於書報上的小說好像只有第一個部分,而第二個部分是作者在決定出版魔王時又增修的部分。

對我來說,這一對兄弟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對照。他們對於生活所抱持的態度是這麼的相似卻又是這麼的不同。

他們同樣都有著很高的人性關懷指數,但是對於面對不公義的事情時,哥哥選擇挺身而出面對,而弟弟卻選擇隱居山林逃避。

如果是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

我想這部小說中很重要的概念是「判斷力」,這是我一直以來深感學生最需要被教育的東西,判斷力就好像在教他釣魚而不是幫他釣魚一樣,會了這個對於很多事情就能做出最基本的判斷。然而在這個電腦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各個角落都充斥著正確或者錯誤的資訊,好的地方是我們隨手便可取得資訊,然而困難的地方則是我們該怎麼去判讀一條資訊所傳達的意義?



雖然我覺得故事有點凌亂,但伊坂很多書中都會傳遞出一個他想要告訴讀者的主題與觀念,這也是我覺得他的作品最值得讚賞與值得一讀的部分。



這個月又出了新作品了,我得要好好期待一下





沒有人每天都在過年指數:★★★★★






Days in LA(18)



2010.07.24  Universal Studios



噢噢噢噢~今天的目的地是我最期待環球影城(點我還有我 看簡介)!!!!



因為這裡有海綿寶寶跟派大星的專賣店!!!!!!!





跟山一樣高的海綿寶寶啊!

不過我很理智的只買了一個杯子^0^







就在這我壓了我人生中第一枚coin,一出來就是我要的圖,我簡直是樂歪了XDDDD

雖然品質不太好...





門口的標誌。





猶原是人山人海吶....





天氣很熱....不管去哪裡都需要排隊....

我們一大群人浩浩蕩蕩,非常擔心有小孩走丟所以戰戰兢兢。

這裡分成很多個不同的主題,但是一把老骨頭的我們,應該把所有力氣都拿去照顧小孩了,

所以除了非常開心盡興的逛了海綿寶寶專賣店以及跟一些大玩偶照相之外,

我們還坐了纜車、觀賞海盜船表演,除此之外就沒有了....XD







這是James最後一天陪我們出遊了。

他真的是一個很稱職的導遊工讀生~

很有台灣人的熱情與熱忱。

我一直都沒有機會好好跟他說一聲謝謝,

但是...他應該知道啦吼...





所有相簿裡面我覺得這本最精彩(因為我愛的海綿寶寶在裡面嗎?)哈







我在美國 天氣晴



未完待續



2011年6月20日

《屏風年度大戲:王國密碼》



法國羅浮宮年高德邵的館長遭人謀殺,令人不解的是屍體旁遺留下的一組密碼,

解謎的過程中,驚覺藝術家達文西的作品中竟隱藏著一連串的線索,

而解答,則帶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歷史大秘密......



如果你著迷於【達文西密碼】的精采懸疑,那你絕對不會想錯過屏風25周年的奇駭鉅作──《王國密碼》





資料來源:city talk




回來之後一直沒有寫觀後心得..放到現在另一部舞台劇都看完了...XD



這是屏風成立25週年來,第1505場表演喔~由李國修的愛徒-黃致凱所導演的作品,黃導演非常親民,演出當天的中場休息時間還到大廳幫大家簽名,從他的FB還有當天節目表的簡介上,我可以感覺到他是非常有想法也非常努力上進的年輕人,大家應該要多多支持他們這些把生命都奉獻在舞台上的人。



王國密碼會吸引我是因為它是一部以「推理」模式展現的舞台表演,它揉合了中國古典的文化元素,連其中的場景都非常有中國味。以棋盤解謎及詩謎為主軸,主角循線去追尋而找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大秘密。

根據整個劇情的推演,我不得不佩服寫出這樣劇本的人的功力,這是一部非常細緻的故事,從蔣公時代那種政治權勢的明暗鬥爭,一直講到大甲溪不自然的彎道流向,然後扯出了一個關於武器的秘密。



其實我本來以為,秘密地點藏匿的,應該會是一直造成討論話題的國軍黃金,但其實武器這件事情,前後呼應了導演想要呈現表達的主軸-「恐怖平衡」。在劇末,他說不管在愛情、生活或者是政治局勢,很多都是一種恐怖平衡的危險關係。而許多的事情,其實都沒有所謂的輸贏,如果由愛情的觀點來看,我們總是會對另一半有所期待,正如同對方也會有某些想法一樣,然而若是無法良善的溝通,到最後,兩個人都會是這場感情中的輸家。所以導演也在戲劇最後置入了偏近老子思想-「和」的概念在裡頭,我看完之後好想學伊坂舉手大聲喊:Peace!!! XDD



我想,這是一部細膩的戲劇,雖然很多場景對觀眾而演都只是一眼,但其實這短短的幾秒鐘,卻可能需要讓製作團隊想破頭去鋪梗。例如像猜燈謎一樣的詩謎,要把所有的謎題寫成好幾首詩,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有劇中大量的象棋走法,雖然我完完全全不懂,但也能夠感受到製作團隊在這方面的用心。



導演一直說,票房開得不如預期,但他不會因為這樣就被打倒,他會做出更好更貼近人心、引發更多共鳴的作品,也希望我們這些看過的人能夠多多宣傳。

我真實的可以感受到導演的努力,還有他背負的壓力,不只是票房,他對於自己的期許與要求,都很令人動容。

也許,對於國人來說,品牌迷思的觀念根深蒂固,因為這樣,我用了半年的時間,去看了一些默默無聞的劇場表演,他們有些是在一個狹小的地下空間中表演,有些一進到演場只看到少少的觀眾,但其實很多劇團,都是從小辛苦的成長茁壯的。



我只想說:台灣的劇場表演,加油!






不負責評分:★★★★☆





2011年6月19日

暫時。



我忘了,我們不過是在人生一個暫時沒有伴侶的階段裡,

互相取暖依偎的兩隻不同的鞋子。



總有一天,你將會出發去尋找另一隻跟你相同的伴侶。

或者說,會有一天,你會帶著一隻跟你相同的鞋子,走進我的生活中。



平衡狀態一旦遭到破壞,便需要時間去重建另一種平衡。

我正在適應,適應一同出門時你抱著手機不放,一直盯著螢幕瞧,

然後不間斷的發出銀鈴的笑聲或甚至是忍不住的放聲大笑。



在這種時候,即便只是坐在你身旁的我,

都會有一種你離我非常遙遠的感覺。



我忘了,我們不過是在人生一個暫時沒有伴侶的階段裡,

互相取暖依偎的兩隻不同的鞋子。





2011年6月16日

說。



話,都說完了。



但心裡想講的,卻始終,沒辦法,說出口。



也許,你鼻頭的雀斑,會懂我指甲的,沈默。





2011年6月15日

一個小說人物的悲劇。



一個小說人物的悲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皮藍德婁短篇小說代表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皮藍德婁短篇小說代表作,表演藝術工作者,樊光耀推薦

誠如作者所言,「在這種嘲笑的下面,究竟有多少同情。」揭示所描述現象外的真實面,才是皮藍德婁的拿手好戲。

—表演藝術工作者,樊光耀推薦

義 大利作家皮藍德婁為西方「荒誕劇場」的先驅,劇作享名於世。早年他曾寫下兩百多篇短篇小說,不但是文學創作的試金石,對於「人性刻畫」、「身分認同」、 「虛幻與現實」、「藝術與人生」等面向更有獨到的見解。本書收錄十一篇代表作品,其中〈一個小說人物的悲劇〉更是皮藍德婁經典劇作《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 人》的雛形……。



資料來源:taaze





雖然我所看過的歐美短篇作品並不多,但我還是要說這本書對我來說是「難得的好看」。



光是看這些故事的劇情大綱,很快就會讓我們知道這個作者就跟台灣很有名的李國修、吳興國一樣,是非常有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劇作家。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瘦小的燕尾服」,最讚嘆的是「一個小說人物的悲劇」。

這幾個短篇每一個我都很喜歡,每一個都有它的味道,而且都傳達出不一樣的東西。

喜歡「舞台劇」這種極富張力與生命力的表演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位諾貝爾文學講作家的短篇小說了。

如果你有童心,你一定會愛他。





2011年6月14日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村上龍的成名小說,24歲即奠定其大師地位的代表作

30年來台灣首度完整翻譯版,終於上市!!



你到底是什麼人?你到底在懼怕什麼?

你是如何變成一具任人玩弄的人偶的呢?……



濃烈的感官體驗,狂亂了青春;

脫序的生活,譜成了迷幻的歌;



基地裡那年輕失落的靈魂,

麻痺自己只因不想再感傷,

戲謔人生是為了反抗對他嗤之以鼻的社會。



他其實想化作那出現在黎明時,近乎透明的光暈。

那彷彿能反射出真實的他,無限透明的藍光。



如同詩句韻律般優美起伏的,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資料來源:taaze



我倒沒有覺得這本書有詩句般的優美,反而覺得...這就只是某種墮落生活的現實寫照。

也或許應該說村上龍呈現出了那樣的影像,但讀者應該自己去發掘的,是造就出這樣結果的原因。

很多的部分都是在形容這群人生活的糜爛墮落以及荒誕,那些偏激的性愛、激烈愛對方的手段、毒癮、暴力,在在都讓我感覺到這群人的空虛與脫序。



有的時候我覺得人如果可以不用被「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種東西困擾的話,或許可以過得非常愜意快活,就跟他們一樣。



只是,我認為這本書裡面很大的一個盲點...在於....他們拿什麼去堆砌出這樣的生活?難道跟我們不一樣?不是金錢?沒有錢哪來的毒品?什麼樣的朋友可以無限制的免費供應毒品?大家都不用工作也不想工作每天都吸毒做愛就可以過日子?



或許應該說,這是一種不用思考存在價值與未來的烏托邦生活吧。

親愛的,那只是一張完美的藍圖。跟生活不同。







2011年6月13日

青春。




青春

《時代》雜誌:「韓寒是中國文壇壞小子。」

韓寒的文字,夠壞。

壞在道出平凡百姓的支吾難言,不假思索、真情實意;

壞在戳破道貌岸然者的虛情假意,一針見血、酣暢淋漓。



韓寒改變了文藝的腔調,

使其具有廣大的庶民性與高度的感染力,

口吻幽默、思路清晰、論述淺顯又犀利。



作者簡介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

《時代》雜誌稱他「被普遍認為是出生於中國向世界開放這一代人的領袖」。

高中一年級時(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中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之後期末考七科都不及格因而留級,經媒體報導後引起輿論對「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隔年再次留級,在父親陪同下辦理退學,最高學歷初中(國中)。



首部發表的小說是反映他個人在國三學生生活的《三重門》,至今累計發行200萬冊,創下中國小說近20年銷量最高的紀錄,也一舉將韓寒捧成80後代表作家。



韓寒在高一留級後,成績仍不佳,最終選擇在高二退學。之後,他陸續發表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這麼漂來漂去》和《雜的文》, 小說《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和《他的國》等作品;同時因為個人興趣,決定成為職業車手,也因此減少出版活 動,但轉而透過博客(部落格)發表時評文章及抒發心情文字,其中不少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關注甚至論戰。



★ 《亞洲週刊》2009年風雲人物

★ 《新世紀週刊》2009年年度人物

★ 《時代》雜誌:「韓寒是中國文壇壞小子。」、「地球上最受歡迎的博主(部落客)之一。」

★ 北京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全中國教授的影響力加起來比不上一個韓寒。」

★ 至2010年9月13日為止,韓寒的新浪博客訪問數達到4億1827萬人次!



韓寒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wocold

韓寒繁體中文部落格(新經典文化經營) http://iamhanhan.pixnet.net/blog

新經典文化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thinkingdom





「評論與介紹」

「韓寒的雜文寫得非常的聰明,他對這個時代所引起的效應,讓所有的年輕人願意去看,願意去理解,甚至願意去相信他所寫的東西的魅力,這個東西再寫 下去,再過幾年,也許韓寒就會變得像過去的魯迅一樣,對於那個時代而言,對這個時代而言。」 ──梁文道在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節目中的談話
看萬千世事,韓寒這麼說:
● 「七天前有記者問我,你覺得這次北京奧運會會給中國帶來些什麼呢?我告訴他,很多混血兒。」
● 「人民需要的是被服務而不是被管理,而官員最需要的是被管理而不是被服務。」
● 對於世博,「如果我讚美他吧,估計我良心不安,如果我批評他吧,估計我寢食不安」。
● 「我覺得不是世博會會給中國帶來什麼,而是中國會給世博會帶來什麼。因為本來世博會並不是一個規模如此大的展會,隨著資訊流通便捷,世博會正在漸漸式微, 是中國將世博會升格了。有點像某些在國內非常火的品牌,經過了宣傳,你穿在身上覺得牛逼的不行,奢華的不行,出國一打聽,原來是二線的。」
● 「有人擔憂,山寨文化普及以後,中國將徹底淪為一個山寨大國。我認為,這樣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就是一個山寨大國,對山寨下手就是一種過河拆 橋……任何經濟文化政治的起步,都是從山寨開始的,忘記山寨就是忘本……可以說,沒有山寨就沒有新中國。山寨是歷史發展的必經過程,山寨可以建立新文化, 但靠山寨做到有前途就比較困難……其實很好理解的,你的老婆就是壓寨夫人,你的二奶就是山寨夫人,你說怎麼辦。」
● 「我們可憐的中國作家,中國導演,已經被諾貝爾和奧斯卡逼傻了。我建議這兩個獎項特設給中國的獎。如是男藝術家,可給安慰獎,如果女藝術家,可給慰安獎。


資料來源:taaze





韓寒是一個在近幾年崛起的話題性人物,當然他的外表非常的亮眼,但他之所以會這麼有名、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甚至說是煽動力,完全在於他對於自己的國家所做出的評論與見解。

在我看的這本書裡,集結的是他在部落格中發表的個人文章,我覺得他一直在作的一件事是「呼籲」、是「號召」,是希望能夠提供人民數量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深省與改進的方向。

對於見解這種東西,我其實接納性應該算蠻高的,只要讓我覺得合理不須反駁的論點,通常都可以說服我。

所以韓寒的論點,基本上我是認同的。但為什麼是"基本上"?我打個比方,就比如一個站在運動員面前的教練一樣,他必須要給予的,是比"標準"更加嚴苛的標準,這樣才能確保所有的隊員都能夠安全的通過"標準"的考驗。

所以同理可證,其實我覺得他言論中的某種"期待",是有點太誇張、太濃烈的,但因為這樣,才能帶給這個國家與人民一定的前進與躍動。但當然這只是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感想,說不定事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也說不定..

而其實韓寒做事,我想也有他自己的底線。雖然他言語上攻訐、說話不留情面,但其實我認為他講的,並不是那些危言聳聽、企圖想要挑起戰亂的偏激話語,他雖然嘴巴很壞,但是當大地震的時候、同胞需要關懷的時候,他也馬上趕到災區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幫忙。

這是一種「說」跟「做」的差異。我非常欣賞他的這一點。讓我覺得他所做的這些事情,都不是有有心機有企圖的謀求私利只為自己好,而是真心誠意的為了國家好為了人民好為了大家都好。



我只能說,韓寒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跟想作什麼的人。而我覺得他最能夠令人折服的,是他批評得狗血淋頭的這個國家,是他怎麼樣都沒想過離開的國家。在這樣的情結之下,說出來的話語更有力量了,因為他不是那種覺得這裡不好,講一講罵一罵就拍拍屁股走人的人。就因為他這樣的態度,讓人更加可以看到他的痛心與期待。

在他說出這些社論時,我們不知道在這之前他曾經作了多少的功課,每天必須瀏覽多少的即時新聞,或者再推往更早起前,是如何的人格養成教育,可以造就出一個這麼有魅力的韓寒?



我喜歡他批評事情的時候對事不對人。政府錯就罵政府,人民不好就叫人民改進。

他內容中頗大的篇幅都在敘述作家在大陸有多麼的難生存,相較於此,我慶幸台灣人的幸運,慶幸台灣對於人文與藝術的重視,有如此多的機會讓人民可以接觸這種精神層面的糧食。



上面紫色的字是我看了很喜歡的評論以及書裡面一些非常棒的名言佳句。

我原本以為,我會喜歡他的社論比喜歡他的文學小說更多一點,但其實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開始認真思考起我到底比較喜歡哪一個面相的韓寒?

是激進批評的他?還是充滿藝術氣息寫故事的他?

我想,也許在這兩個層面,都各有優缺點吧,都非常有可看性.......









2011年6月12日

索命條碼。


死亡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影片年份:2010
出  品  國:USA | Canada
出  品:Universal Pictures
導演: 編劇: 演員:
Eric Garcia (II)裘德洛李佛薛伯佛瑞斯特惠塔克Alice Braga卡莉絲范荷登
劇情簡介:
不久的未來,人體的人工器官皆可以用信用貸款購買。人們必須努力賺錢來按時支付,否則他身體裡的人工器官將會被強行收回…
資料來源:開眼電影

禮拜六的時候看到HBO在播映這部電影,當時無聊又看了一次。
其實去年我是先被書吸引的,那時候正巧把書帶去LA,結果根本也沒看完就一直丟著,那時候正巧也下載了這部電影,但是簡體版的,雖然看完了但看得很沒耐性,就一直覺得書跟電影都不怎麼好看。
但是昨天在家裡看的時候,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基本上「器官回收員」這樣的故事架構是吸引我的,感覺起來很酷很有未來感,而書沒看完所以我也不能說他寫 得好不好,只是拍成電影以後,看了網路上的一些評價都不好,但我昨天看的時候,大概是字幕對了吧@@,反而可以認真欣賞兩位主角的演技。
我一直很喜歡裘德洛,尤其他在福爾摩斯裡面曖曖內含光的低調又睿智模樣更讓我印象深刻,而這部片子裡面,他的戲份很重,飾演一個只要消費者沒有按時繳費就把人工器官取回的工人。

我想這部電影的道德議題很深厚,畢竟現代科技發達的我們,除了能做到延長生命之外,也許在未來更有辦法做出更多的人工器官甚至是利用其他種的科技方式來替換我們身上壞掉的零件,只是這樣之後,是否就跟機械公敵所闡述的議題一樣,會有一種道德上的衝擊呢?


死亡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當人類高於大自然的力量,企圖去介入上帝的工作時,那又是什麼樣的一種光景、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而當主角也不幸被置入人工器官時,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工作的正當性,而有了「人性關懷」的想法。

這部電影的結局其實也很令人玩味。
原本以為他終於挺身抗爭了這樣的體制成功,但現實呢?
對我們而言,到底是在壽命將盡的時候自然死去好,還是留著殘破的身體卻一輩子活在幸福的假象中好呢?
以及另一個也很難評論的問題是:你是否擁有自己生命去留的選擇權呢?
當一個人在失去意識或是已經沒了主控權主導權的時候,對於你的生命,你是否只能被動式的任人宰割呢?

說到底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很發人深省的電影,雖然如果將這部電影定位在「動作片」的觀眾,一定會覺得它不夠刺激,但電影背後所帶來的思考以及具有的意義,我認為非常有可看性。
下面的推薦閱讀那篇文章我認為寫得非常好,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1012電影分享

索命條碼。




死亡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影片年份:2010

出  品  國:USA | Canada

出  品:Universal Pictures




導演: 編劇: 演員:

Eric Garcia (II)裘德洛李佛薛伯佛瑞斯特惠塔克Alice Braga卡莉絲范荷登

劇情簡介:

不久的未來,人體的人工器官皆可以用信用貸款購買。人們必須努力賺錢來按時支付,否則他身體裡的人工器官將會被強行收回…



資料來源:開眼電影




禮拜六的時候看到HBO在播映這部電影,當時無聊又看了一次。


其實去年我是先被書吸引的,那時候正巧把書帶去LA,結果根本也沒看完就一直丟著,那時候正巧也下載了這部電影,但是簡體版的,雖然看完了但看得很沒耐性,就一直覺得書跟電影都不怎麼好看。

但是昨天在家裡看的時候,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基本上「器官回收員」這樣的故事架構是吸引我的,感覺起來很酷很有未來感,而書沒看完所以我也不能說他寫得好不好,只是拍成電影以後,看了網路上的一些評價都不好,但我昨天看的時候,大概是字幕對了吧@@,反而可以認真欣賞兩位主角的演技。

我一直很喜歡裘德洛,尤其他在福爾摩斯裡面曖曖內含光的低調又睿智模樣更讓我印象深刻,而這部片子裡面,他的戲份很重,飾演一個只要消費者沒有按時繳費就把人工器官取回的工人。



我想這部電影的道德議題很深厚,畢竟現代科技發達的我們,除了能做到延長生命之外,也許在未來更有辦法做出更多的人工器官甚至是利用其他種的科技方式來替換我們身上壞掉的零件,只是這樣之後,是否就跟機械公敵所闡述的議題一樣,會有一種道德上的衝擊呢?





死亡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當人類高於大自然的力量,企圖去介入上帝的工作時,那又是什麼樣的一種光景、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而當主角也不幸被置入人工器官時,他開始質疑自己的工作的正當性,而有了「人性關懷」的想法。



這部電影的結局其實也很令人玩味。

原本以為他終於挺身抗爭了這樣的體制成功,但現實呢?

對我們而言,到底是在壽命將盡的時候自然死去好,還是留著殘破的身體卻一輩子活在幸福的假象中好呢?

以及另一個也很難評論的問題是:你是否擁有自己生命去留的選擇權呢?

當一個人在失去意識或是已經沒了主控權主導權的時候,對於你的生命,你是否只能被動式的任人宰割呢?



說到底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很發人深省的電影,雖然如果將這部電影定位在「動作片」的觀眾,一定會覺得它不夠刺激,但電影背後所帶來的思考以及具有的意義,我認為非常有可看性。

下面的推薦閱讀那篇文章我認為寫得非常好,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1012電影分享




2011年6月11日

什麼是好的?



感覺起來,很久沒有說說話了。



自從上次端午回家之後,我開始妥協於那個長久以來我一直不想認同的想法。

就是老人家的觀念是沒辦法改的。



我以前都覺得,出發點是為了他們好,所以應該說、應該講、應該讓他們明瞭,

只是講著講著,發現他們從不認同到抗拒然後最後沈默不語。

我發現,這樣的過程只不過是一種感情上的撕裂。



就算是為他們好,但長時間不在身邊的我們,難道又真的知道什麼對於他們是真正的好?

會不會維持現狀,讓他們安穩的去過每一天就是最好的選擇?

即便他們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注重自己的健康、甚至不讓自己快樂讓腦袋裝滿了煩惱?



多次經歷這種無力感之後,我開始反省,或許,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

而長時間不在身邊的我,似乎更加沒有立場以「關心」之名去行「強迫」之實。



最後我還是妥協了,告訴自己:我認為的好不見得就是真的會讓他們好過。

人生那麼短,或許他們想要的就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過所剩不多的日子,

就算每天悶在家裡每天有著煩惱,但這也是他們所選擇的生活。

就好像我們選擇自己的人生與道路,我們該對自己負責一樣的道理。



那麼,就隨風飛吧。

每個人去承擔自己該承擔的,不管那是什麼不管苦與樂,畢竟都是自我的選擇。

有的時候會想到老人家根本就跟小孩一樣,但最難搞的地方是他們又不像小孩,不能打不能罵也不能教。

他們已經太習慣自己的生活與思考模式,這種根深蒂固的東西,

或許一旦要以外力去改變反而會成為一種危險的瓦解。

就像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我地球是方的一樣,我一定會嚇到屁滾尿流吧。



所以,我看我們就停止繼續這樣互練心臟強度的遊戲吧。







2011年6月10日

第44個孩子。

  第44個孩子


這本小說太好看了,但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2008年入圍英國文學最高榮譽「曼布克獎」,引發主流文壇最耐人尋味的強烈抨擊

2009年日本「海外推理小說」年度銷售No.1

狂銷350,000冊,擊敗「龍紋身的女孩」

「異形」「神鬼戰士」大導演雷利.史考特

早在書尚未出版之前即搶先奪下電影版權

史上氣勢最驚人的新人首作,震撼全球 橫掃歐美純文學與大眾文學獎,引發主流與非主流戰爭,震撼歐美文壇

</div>

◎勇奪英國推理文學最高榮譽「鐵匕首獎」。

◎勇奪美國邦諾書店2008推理小說年度第1,擊敗「龍紋身的女孩」。

◎勇奪推理小說大獎「巴瑞獎」「史全德獎」「國際驚悚作家協會獎」「英國銀河圖書獎」。

◎入選美國亞馬遜書店2008年度最佳小說Top 100。

◎入圍全球獎金最高的「都柏林文學獎」。

◎入圍英國文學兩大最高榮譽「曼布克獎」、「科斯達獎」。

◎入圍美國「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席捲日本推理小說市場

◎2009年日本「海外推理小說」年度銷售No.1,狂銷350,000冊

◎2009年日本權威排行榜「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1名。

◎2009年日本「最頂尖書店店員十五人嚴選」第1名。全日本書店店員最想賣的書。



震驚俄羅斯政府當局,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的第一本禁書



突破中共的資訊封鎖,成為大陸民眾爭相搶購的超級暢銷書
2010年,大陸出版社突破官方媒體封鎖,出版了簡體版的《44號孩子》,掀起大陸民眾搶購熱潮,奔相走告,在中國最大讀書社群「豆瓣」網站上獲得一面倒的完美口碑,五顆星的最高評價。



第1個被發現的孩子,其實,是第44個……

如果你意圖伸張正義……你,就是國家的頭號敵人!

為了拯救更多無辜的孩子,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叛國



這個國家,沒有犯罪!

新社會是人民的天堂,犯罪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人死於非命,那必定是意外,不是謀殺!
  



這一切,李奧深信不疑。

因為,那是他深愛的祖國至高的信念,革命的偉大理想。

他曾經是大戰時期的戰爭英雄,在特種部隊出生入死,戰爭結束後,國家徵召他加入國安局,擔任祕密警察,繼續守護祖國的革命大業,對抗所有阻撓革命的潛在敵人。這一切,他深信不疑。



有一天,莫斯科郊區的鐵道上發現一具支離破碎的男童屍體。男童的父親堅決認定那並不是意外,因為,有目擊證人看到男孩曾經和一個陌生男子在一起, 而且,屍體很明顯不是被火車輾碎,而是被刀子開膛剖肚……然而,人民的天堂,犯罪並不存在,祖國的偉大信念決不容動搖。他拼命想說服那位傷心欲絕的父 親……只是,他說服得了自己嗎……?



李奧的疑惑,上級察覺了。沒多久,他的妻子被指控和反革命份子勾結,於是,李奧被降級為民兵,夫妻倆人被流放到偏遠荒涼的烏拉山。沒想到,就在那裡,又出現了兩具孩子的屍體,同樣,在鐵道附近,同樣,被開膛剖肚……而且,當時在莫斯科發現的第1個孩子,其實,已經是第44個……



可是,不能承認這個國家有犯罪,不可以追捕兇手,因為,那無異於叛國。



可是,這一次,李奧終於明白,他應該守護的,不是人民的天堂,而是更多可能繼續遭到殺害的孩子……李奧終於明白,他真正的敵人,不是反革命份子,而是他如此深愛的祖國……



於是,李奧帶著妻子亡命天涯,循線追捕兇手,而在他背後,是整個國家機器的全面追殺。



叛國,才救得了那些孩子……





資料來源:taaze




這是一本沒有讓我失望的書,一開始我就被他的文案吸引了,況且,1991年來蘇聯的第一本禁書這件事情也極具話題性,我想,作者一定是冒著生命危險想要說些什麼吧!哈



一翻開書閱讀的初始,會有一點摸不著頭緒的感覺,它像是一個古老前的引子,講完之後馬上時空轉換似的跳進現代,而跟著劇情的發展,慢慢才逐漸將頭尾接合,真相大白。



對於蘇俄的共產時期,市面上有很多非常具有可看性的故事,例如我前陣子看的「最後的手稿」也是類似的故事背景,主角都同樣是國安局人員,由於身處於政治的核心,他們看到了更多關於此時期社會與政治的面相,但我想這本書之所以會成為禁書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於當時政府機關的"處理手法"有了太過於真實的描述與太貼切的書寫,以致於引起了政治上的考量與關注。



但撇開這個不講,我認為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推理小說。只是因為故事的背景與主角當時的身份,這個故事多了顯現「人性上的衝突」與「社會動盪不安中大家力求自保」的落差。原本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國安局新秀,但在動盪不安的時局之下,主角深知自己必須對於黨與政府百分之百的忠誠,但在這之下,他卻逐漸發現政府殘忍與不光明的手段,他內心深處的那種正義感與道德感在一串冷血又現實的事件之中逐漸萌發。

人們心中很多的認知與自我價值的衡量,常常在危機發生時才能適時展現,正如同主角的妻子遭到懷疑與陷害的同時,他才明白「愛」在他的心中有多麼的強大。



這本書另一個應該被禁的原因是他寫出了那樣的政局之下,人民雖然力求自保,但遇到那些與市井小民息息相關的謀殺事件時,他們卻願意為之挺身而出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庇護與協助已被貼上「叛國賊」標籤的主角,成全他們追兇的使命。



這是一本講出了政治上的迂腐不堪及人民為了道德而挺身奮戰的故事。而由於人民甘願冒生命危險也要伸張正義的道德情操更加突顯出國家當局的壓榨與冷漠。



坦白說我已經忘記最終的結局是什麼了,因為在揭發了整起謀殺事件的真相時,對我來說整個故事就已經落幕了。



有的時候我會感覺,其實蘇聯、德國當時的那些令人髮指的政治事件感覺起來像是「票房保證」一般,讓許多作家趨之若鶩的書寫,但在這種數量龐大的情況之下,對於此類書籍的品質相對就出現參差不齊現象,但對我而言,這本書可以說是這個類型書籍中非常優質的作品,我覺得非常好看,一點都沒有令我失望!






2011年6月2日

非常上訴。



非常上訴  Conviction


上映日期:0211-03-11


類  型:劇情 驚悚 傳記


導  演:東尼高德溫Tony Goldwyn


演  員:


希拉蕊史旺Hilary Swank、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蜜妮卓芙Minnie Driver、


梅麗莎里歐Melissa Leo、茱麗葉路易斯Juliette Lewis、彼得葛拉漢Peter Gallagher


倫敦影展正式入選片、多倫多影展正式入選片



真人實事改編,於密西根監獄實地拍攝,網羅奧斯卡影后希拉蕊史旺、坎城影帝山姆洛

克威爾與多位實力派金獎演員同台真摯演出,堪稱年度感人鉅獻!



故 事改編自真人實事。1983年,肯尼華特斯(山姆洛克威爾 飾)遭指控涉嫌參與謀殺案而被判處無期徒刑,他的妹妹貝蒂安華特斯(希拉蕊史旺 飾)始終相信哥哥肯尼的清白,一心想為冤枉入獄的哥哥平反,於是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重返高中、大學就讀,最後進入法學院攻讀法律,只想為哥哥肯尼爭取重 獲自由的機會。在好友艾伯拉的協助下,貝蒂依循所有線索,試圖還原過去的真相,鍥而不捨的貝蒂,最後能否成功幫助哥哥肯尼重返自由?




資料來源:基地電影院






很感人的兄妹情深的電影。

其中也探討到在DNA鑑定法出現以前,有多少的冤獄。



在情感面上的描述非常的細膩,當哥哥在獄中拒絕接受DNA測試,因為他認為不管結果如何,聯邦政府為了名譽最後一定還是會把罪名加在他身上的那一段非常的感人與感慨。

結果當一個人歷經這些生死關頭並且被惡意的剝奪自由後,原來最嚮往的,就是小屋湖邊的風景還有一杯熱熱的咖啡,這種「自己是自己的」的感覺。











2011年6月1日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新譯本】

如果那些歧視變得可以理解,如果愛情不是不可能,如果過往的記憶漸趨鮮明……真的會比較幸福嗎?《24個比利》作者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代表作!45週年紀念 版全新完整譯本當我從他們眼中的白痴變成了天才,當我從眾人的笑柄變成了不可思議的「怪物」,我才漸漸懂得,世界上有一種悲傷叫作心痛,有一種殘酷叫作理 解……很多人都笑我。但他們是我的朋友我們都很快樂。查理吃力地將這兩句話寫在〈進步報告〉。他患有智能障礙,最希望能「變聰明」,純真地以為這樣就能交到很多朋友,再也不會感到寂寞。



資料來源:taaze







最近很幸運,看了好幾本書都覺得怎麼那麼好看,甚至長久以來我自己的喜愛度排名,也在最近悄悄的置換了。

剛看完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時,內心澎湃洶湧激盪不已,想說第一名要改成這本了啦!

結果兩個禮拜後看完標本師的魔幻劇本後,阿爾吉儂的花束又默默的退了一名。。。。



這本是上個月的讀書會選書,是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機緣,我覺得我不太會去注意到這本書,光是看書名與簡介,也不太勾得起我購買的興趣。所以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因為這樣的巧合之下而認識了這本書。

對這本書不太有印象的人,我想大家一定對同個作者所寫的另一部作品-24個比利不陌生。基本上比利(而且一次還24個)也在我的書櫃上罰站很久了..可是對於尺寸跟一般不同的書,我真的需要一點勇氣才能面對它...XD



回來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我本來覺得阿爾吉儂這個字很饒口,書名一看就讓我聯想到浪漫可是又不夠浪漫的愛情故事,只是一打開之後才發現原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剛開始閱讀的頭幾個小時,由於整本書是採取類似「實驗報告」的敘事手法,我一度擔心我會看到一半就失去興趣。

但其實又相反,這本書除了前面為了營造主角智能狀況的氣氛而有點單調之外,後面一整個引人入勝。



我看到後面根本是熱血沸騰,覺得這個孩子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同也太努力、犧牲太大了吧!



不過這本書讓我想到智能障礙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我國小的時候,我們班上就有一個這樣孩子的弟弟。那個哥哥常常會出現在學校裡,但是在那個時代裡面的這樣的小孩,是不用接受教育的,小孩子口耳相傳這個哥哥應該有18歲,但是因為智能不足所以一直在這邊閒晃。基本上他也不曾造成什麼很大的問題,只是回頭想想,好像現代社會裡面,這樣的孩子都被收到特殊的機構去接受特殊的待遇了吼。或者真的是因為時代進步,所以這樣的孩子已經變得很少很少幾乎不存在了呢?



因為跟這樣的孩子相處過,所以你跟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靈純真的那一面。

我記得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但是偶爾我媽會帶著家裡的大狗到學校給我送東西,然後遠遠的就會看到他大喊著:X X,你媽來找你了!你媽來找你了!當時我覺得很糗,因為小時候如果叫同學不連名帶姓的叫,大家就會用曖昧的口氣說...喉...他喜歡XXX啦,所以才會只叫她名字後面兩個字。

但我想,他們是一群在「制度之外」的特別的孩子,現在有這樣的小孩,大家都會說是天使,在以前的時候,大家只會說一定是父母上輩子作了壞事造孽才會生出這樣的小孩。

只是對他們而言,狀況是不變的,他們都是弱勢都是需要人家協助並且比正常人更渴望認同的。

而這本書主要就是拿這個「渴望被認同」的點出來放大成故事的。



經歷了「智障」與「天才」的身份之後,我其實最想要問主角的是: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可以保留哪一個身份的自己?

我想這個社會上對於「異己」總是會有排他性存在。不管你是太過於聰明或太過於愚笨,只要超出正常的範圍界線,那麼就會變成其他人排擠、排除的對象。



這是一本讓人很感慨的書,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是一本很棒、而且應該被推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