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卸下所有重擔吧
變形成
無人了解但最真實的我自己
變形成
無人了解但最真實的我自己
存在主義代表作
現代主義代表作
荒誕寓言的世紀典範
德語文學的不朽經典
早上醒來,我發覺自己變成了一隻蟲。
震驚、掙扎、自責、悔恨,卻沒人在乎。
只好躲在床下的我,無從解釋也無意辯白,只想默默存在,也默默消亡。
聽我說啊:
我不再想當你們的好兒子、好哥哥、好員工、好國民,
我只想迅速而徹底地忘記,我曾身為人類的過去。
葛雷戈是一個勤勉敬業的推銷員,他一肩擔起家計,做著符合父母期望、聽從上司安排也順應社會要求的事情。沒人知道他心中快樂與否,沒人願意理解他是否也有苦悶、願望與愛恨,他只是一個安分盡責的存在、一抹面目模糊的影子。
在有形無形的責任以及外界的種種壓力下,他雖然勉力走在人生的正軌上,卻在每一天清晨,掙扎著是否要爬下床面對同樣的另一天。直到有一天……
葛雷戈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變成一隻駭人大蟲。至親的父母手足視他為怪物,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亟欲除之而後快。
脆弱無助的葛雷戈被排除到了人類的圈子之外。
然而,變形成蟲,或許正是葛雷戈最完美的出路!
卡夫卡所創造的龐然大怪蟲
為無數孤獨靈魂提供了避風港
誰都能遁入那副變形軀殼中
把世界阻隔在外
安然而驕傲地與或許醜陋怪異但絕對真實的自我相依相伴
作者簡介
卡夫卡Franz Kafka
存在主義代表作家 現代主義文學鼻祖 二十世紀德語文豪
一八八三年生於布拉格,一九二四年因肺結核病逝。
一九○六年自卡爾.費迪南特大學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後於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
一八九九年起開始寫作,早期作品皆未予以保留,死時更交待友人將作品全數銷毀,
友人未予聽從,三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因而得以傳世。
一八八三年生於布拉格,一九二四年因肺結核病逝。
一九○六年自卡爾.費迪南特大學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後於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
一八九九年起開始寫作,早期作品皆未予以保留,死時更交待友人將作品全數銷毀,
友人未予聽從,三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因而得以傳世。
我以前,一直以為卡夫卡是一種餅乾..或者是甜點XD...
一直到知道一本書名叫「海邊的卡夫卡」,
我才願意放棄「他是種食物」這種荒謬的想法XDDDD
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剛好遇到博客來的每日一書66折,
那天看了故事內容的簡介,就有一種非買不可的衝動。
這是跟一本比龍紋身的女孩還要厚的書-血色童話一起買的,
當兩本書站在一起的時候,我突然因為變形記的單薄程度而感到安心,
我覺得變形記會給我一個舒適又愉快的閱讀經驗。
果真馬家輝一開始的導讀就像是輕鬆愜意的景點介紹,
感覺應該馬上煮一杯咖啡坐在有陽光的窗戶旁再開始閱讀。
當我看到作者的介紹時,我很驚訝的發現他竟然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總是帶著民族悲劇色彩,
所以當人們說卡夫卡的書寫有多麼晦澀無力時,
我能夠體解這樣的特質是怎麼被養成造就的。
這本書是在講一個努力工作為了生活勤奮不懈的業務員,
有一天早晨醒來驚訝的發現自己變成一隻昆蟲的故事。
我本來以為描述的是那種噁心到吐血的軟爛毛毛蟲,
幸好幸好是比較像甲蟲金龜子的那類昆蟲。
這本書一直在強調的是「一個人對於社會與他人的價值」。
取景的角度是當一個人沒有貢獻能力的時候,
社會與身邊的人終究會因為自己變成累贅而最後拋棄自己。
在功利主義的影響層面下,好像每個人都一定要作些什麼要有所貢獻那才是有用的人。
只是我們或許應該回歸本質的想想,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這本在1915年出版問世的變形記,
沒想到在事隔一個世紀之後,書中所探討的「存在感」問題,
變成了現今社會中許多國家正在面對的一大問題。
日本人口中的尼克族、繭居族,都是一些對於社會毫無貢獻的人,
而我所想到的是,這是否算是一種「功利主義」過度旺盛而衍生的後遺症?
甚至是一種物極必反的道理呢?
越來越多人喊著因為我不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
所以我不要這樣或者我不要那樣。
除了個人心理狀態的問題之外,我想另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是在物質盈滿的情況下,我們心中那條道德規範與標準的界線模糊了。
我並不是在批判這些人,因為對他們而言,
或許活著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了。
以前人不用想那麼多,就是顧及生活需求好好的活下去,
然而現在的人生活沒有明確的方向與重心,
人際之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薄弱,
大人只會要求小孩要認真唸書要有好成績,
但卻沒有告訴孩子活著要作什麼或者應該作什麼。
我應該算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
我並不會因為現實條件的考量而去放棄自己所夢想的部分。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有天妹妹告訴我,她覺得FB就只是一種浪費時間的東西。
因為在她的觀念裡,唯有無止盡的進修與進步自己才不會被淘汰。
除了讓自己進步的事情以外,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浪費生命的。
我很想告訴她,人生其實不用活得這麼用力這麼辛苦。
妳一定也會有累了想休息想玩樂的時候,
為什麼這種時刻不能存在?
為什麼不能對自己好一點?要給自己那麼高標準的衡量,
為什麼要那麼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
什麼是浪費時間?
如果我說時間只是人類想像出來的規範,
那不是真實存在的呢?
對於一個人而言,一生就是全部。
但是對於整個歷史或者宇宙來說,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又算什麼?
把握時間並不代表就一定要壓榨自己。
或許每個人觀念想法不同,只是我覺得那樣的生活太過辛苦。
這短短的一輩子裡,要扣除你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期,
你覺得你的人生還會剩下多少?
那個自殺五次都沒有成功的作家太宰治,
他拼命不斷的想要解脫的原因又是什麼?
變形記中原本扛起整個家計努力清償父親貸款的主角,
當他成了一隻毫無用途的昆蟲時,
他所得到的又是什麼?
這本書並不是很偏剖的告訴我們人生不用努力不必抱持夢想與希望,
反而是要我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
還有想要變成的樣子是什麼?
唯有當你找到現實與想望的平衡點時,
你才有能力走出來面對社會並且安然無恙的繼續生活下去。
陶喆的歌寫得很對,每個人都應該去找到自己。
聰明得很痛苦跟愚笨得很愉快,你將會怎麼選擇?
一旦開始思考自我與存在感這些問題時,
你便會落入一個痛苦的迴圈中,
這就像是毛蟲蛻變一樣,會有一段辛苦的過程,
但當你越來越想通的時候,你的生命也將會越來越輕盈。
握太緊的手只會弄痛自己,
然而攤開的手掌卻永遠無法掌握什麼。
這其中的衡量與割捨,我想就是每個人生命裡最大的課題了。
變形記因為出名程度所以有了非常多不同的版本問世,
我買的這本麥田出版的變形記,除了前面馬永輝的前言外,
後面還有編輯群特別整理出來的卡夫卡簡介,
我覺得很適合像我這種沒有概念的人閱讀:D
我也在不經意中發現,書裡的排版方式,
故事越到後頭每一個頁面的篇幅就越少。
我覺得這樣的編排很有味道耶。
總之我很喜歡,推薦給大家。
一直到知道一本書名叫「海邊的卡夫卡」,
我才願意放棄「他是種食物」這種荒謬的想法XDDDD
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剛好遇到博客來的每日一書66折,
那天看了故事內容的簡介,就有一種非買不可的衝動。
這是跟一本比龍紋身的女孩還要厚的書-血色童話一起買的,
當兩本書站在一起的時候,我突然因為變形記的單薄程度而感到安心,
我覺得變形記會給我一個舒適又愉快的閱讀經驗。
果真馬家輝一開始的導讀就像是輕鬆愜意的景點介紹,
感覺應該馬上煮一杯咖啡坐在有陽光的窗戶旁再開始閱讀。
當我看到作者的介紹時,我很驚訝的發現他竟然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總是帶著民族悲劇色彩,
所以當人們說卡夫卡的書寫有多麼晦澀無力時,
我能夠體解這樣的特質是怎麼被養成造就的。
這本書是在講一個努力工作為了生活勤奮不懈的業務員,
有一天早晨醒來驚訝的發現自己變成一隻昆蟲的故事。
我本來以為描述的是那種噁心到吐血的軟爛毛毛蟲,
幸好幸好是比較像甲蟲金龜子的那類昆蟲。
這本書一直在強調的是「一個人對於社會與他人的價值」。
取景的角度是當一個人沒有貢獻能力的時候,
社會與身邊的人終究會因為自己變成累贅而最後拋棄自己。
在功利主義的影響層面下,好像每個人都一定要作些什麼要有所貢獻那才是有用的人。
只是我們或許應該回歸本質的想想,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這本在1915年出版問世的變形記,
沒想到在事隔一個世紀之後,書中所探討的「存在感」問題,
變成了現今社會中許多國家正在面對的一大問題。
日本人口中的尼克族、繭居族,都是一些對於社會毫無貢獻的人,
而我所想到的是,這是否算是一種「功利主義」過度旺盛而衍生的後遺症?
甚至是一種物極必反的道理呢?
越來越多人喊著因為我不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
所以我不要這樣或者我不要那樣。
除了個人心理狀態的問題之外,我想另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是在物質盈滿的情況下,我們心中那條道德規範與標準的界線模糊了。
我並不是在批判這些人,因為對他們而言,
或許活著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了。
以前人不用想那麼多,就是顧及生活需求好好的活下去,
然而現在的人生活沒有明確的方向與重心,
人際之間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薄弱,
大人只會要求小孩要認真唸書要有好成績,
但卻沒有告訴孩子活著要作什麼或者應該作什麼。
我應該算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
我並不會因為現實條件的考量而去放棄自己所夢想的部分。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有天妹妹告訴我,她覺得FB就只是一種浪費時間的東西。
因為在她的觀念裡,唯有無止盡的進修與進步自己才不會被淘汰。
除了讓自己進步的事情以外,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浪費生命的。
我很想告訴她,人生其實不用活得這麼用力這麼辛苦。
妳一定也會有累了想休息想玩樂的時候,
為什麼這種時刻不能存在?
為什麼不能對自己好一點?要給自己那麼高標準的衡量,
為什麼要那麼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
什麼是浪費時間?
如果我說時間只是人類想像出來的規範,
那不是真實存在的呢?
對於一個人而言,一生就是全部。
但是對於整個歷史或者宇宙來說,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又算什麼?
把握時間並不代表就一定要壓榨自己。
或許每個人觀念想法不同,只是我覺得那樣的生活太過辛苦。
這短短的一輩子裡,要扣除你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期,
你覺得你的人生還會剩下多少?
那個自殺五次都沒有成功的作家太宰治,
他拼命不斷的想要解脫的原因又是什麼?
變形記中原本扛起整個家計努力清償父親貸款的主角,
當他成了一隻毫無用途的昆蟲時,
他所得到的又是什麼?
這本書並不是很偏剖的告訴我們人生不用努力不必抱持夢想與希望,
反而是要我們去審視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
還有想要變成的樣子是什麼?
唯有當你找到現實與想望的平衡點時,
你才有能力走出來面對社會並且安然無恙的繼續生活下去。
陶喆的歌寫得很對,每個人都應該去找到自己。
聰明得很痛苦跟愚笨得很愉快,你將會怎麼選擇?
一旦開始思考自我與存在感這些問題時,
你便會落入一個痛苦的迴圈中,
這就像是毛蟲蛻變一樣,會有一段辛苦的過程,
但當你越來越想通的時候,你的生命也將會越來越輕盈。
握太緊的手只會弄痛自己,
然而攤開的手掌卻永遠無法掌握什麼。
這其中的衡量與割捨,我想就是每個人生命裡最大的課題了。
變形記因為出名程度所以有了非常多不同的版本問世,
我買的這本麥田出版的變形記,除了前面馬永輝的前言外,
後面還有編輯群特別整理出來的卡夫卡簡介,
我覺得很適合像我這種沒有概念的人閱讀:D
我也在不經意中發現,書裡的排版方式,
故事越到後頭每一個頁面的篇幅就越少。
我覺得這樣的編排很有味道耶。
總之我很喜歡,推薦給大家。
看完之後很想大聲唱歌玩樂指數:★★★★★
你應該整個顛覆了這本書給人的沉重感吧
回覆刪除真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