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間活脫是從狄更斯書裡頭蹦出來的可愛鋪子。
店外陳列了幾架書,開門進去前,我先站在外頭假裝隨意翻閱幾本書,好讓自己 看起來像是若無其事地逛書店。一走進店內,暄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的陳舊氣味撲鼻而來。我實在不知該怎麼形容:那是一種混雜著黴味兒、長年積塵的氣 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店內左手邊有張書桌,坐著一位年約五十、長著一只霍加斯式鼻子的男士。他站起身來,操著北方口音對我說: 「日安。」我回答說我只是隨意逛逛,而他則有禮地說:「請。」
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扺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逕放光芒。接著是擺放畫片的專區:另一邊還放著幾疊迷人的古舊畫刊......
這是一本非常薄,但卻沒辦法很快讀完的書。
光是前面導讀介紹的部分,就花了我很多心思,
這本書是敘述1949年美國作家海蓮‧漢芙寫信向英國書商購書開始,
長達二十年的魚雁往返及友情。
所以導讀部分很精細的描述了當時的時代背景還有現在已經成為古蹟的英國查令十字路。
這是一條塞滿各式各樣書店的街道, 每一家書店都獨具特色,
也是當時的文人雅士挖寶之地。
對於一向拘謹的英國人來說,美國自由開放的文化應該帶來不少衝擊。
藉由英國書商與美國買書人的信件往返,
我們可以清楚比較出兩個國家不同的民族性。
所以總結這本書來講。導讀部分是一種地理與歷史的介紹,
然後正文的部分比較像是日記形式信件內容。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的組合非常巧妙,
當我看完導讀的時候,我一心嚮往書中的這條舊書街,
然而讀完整本書之後,我對於漢芙對於愛書的堅持與熱情感到共鳴。
這本書也刻畫了在信件往返的20年間時代巨輪的推進,
除了買賣之外,他們也因而搭起了一座美好的友誼橋樑。
我其實很喜歡書中留露出的那種人情味,
這個東西在現今社會已經稀少又昂貴了。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可以到那條老書街走走,去感受一下那種對於書本有著精緻細膩情感的書店。
我也喜歡這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