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標本師的魔幻劇本。



標本師的魔幻劇本

一位暢銷作家,一個神秘的動物標本師
還有一對淘氣的猴與驢
他們能合力創作出一齣戲嗎?
但要創造奇特的故事,得先與魔鬼打交道!

亨利是位暢銷書作家,打算寫一本開創閱讀新模式的書,沒想到他的創新想法不被出版商接受。他沉寂隱匿,成為一家巧克力公司的員工,甚至打算此生不 再提筆寫作,直到有天收到一份神秘郵件,信封袋裡裝了一份待完成的劇本手稿與一張信箋:「敬啟者,我拜讀過您的小說,欣賞至極,我需要您的協助。」

好奇的亨利循著指示找到一家動物標本工作坊,年老的店主是位動物標本製作師傅,他需要亨利協助完成一齣動物劇,主角分別是驢子和猴子。一猴一驢似 唱雙簧與說相聲的對話生動有趣,兩個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創作的熱情而開始合作,一段古怪、有趣、高潮起伏又充滿哲思的人性之旅就此展開:他們將要探討生存、死亡、威脅生命的暴力、恐懼與救贖——在實際生活中,也在創作的劇本裡。




資料來源:taaze



這本書的元素非常豐富,也是我近來看過最有創意的一本書。

我對它的喜歡只能用愛不釋手來形容。

還記得看到欲罷不能的那時候,我甚至興起了一個念頭,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把這本書交到一個劇團導演的手中,希望也能夠有人跟我一樣感受到這本書帶來的震撼力。

當看完這本書的那個晚上,基本上把書看完這件事並不在我那天晚上的預定範圍內,但真的停不了手,索性就犧牲了一點睡眠時間把這本書作一個結束。結果看完根本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失眠的開始XD我沒辦法睡覺.....腦子裡面很複雜、轉很多事情停不下來、心情也很混亂....我走出房間去坐在沒有開燈的客廳,看著中庭的路燈還有樹木,緩慢的去消化這種難受的情緒。

這是一個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的故事。

猶太人大屠殺的背景:
猶太人大屠殺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種族清洗,是二戰中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
德國在這種族清洗活動中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
除此之外納粹德國也系統地對歐洲的吉普賽人、同性戀者、歐洲東線的戰俘和國內的異議人士進行屠殺,包含這些的總共遇難人數在1100萬到1700萬之間。
(資料出處:維基百科)

本書為知名暢銷書「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作者楊.馬泰爾Yann Martel歷經九年之後的新作品,在「少年Pi 的奇幻漂流」坊間評價如此高的情況下,所有的讀者都期待著,這一次,楊.馬泰爾的新作將會帶給我們什麼衝擊或是感動呢?

首先,猶太大屠殺一直是一個不管在文學界或是電影界,都很常見的一個題材,因為事件本身的聳動度、震撼度、話題性都非常高,然而在出現了如此多的相同議題作品之後,作者卻非常勇敢的挑戰了這個題材,並且用了另一種非常創新的角度視野,將此一題材推向一個更高層的境界。

這本書我在第一次熬夜看完時,久久無法成眠。
看這本書很像在玩一幅巨型拼圖,一開始時,盡是些看似毫無交集,令讀者無法理解拼湊的細小片段,但隨著故事劇情的走向,所有的小片段,卻都在拼圖完成時,一口氣呈現出一個令人嘆為觀止又充滿力道的結果。

一直到最後,我們才能發現,原來看似無害脆弱又不具意義的這些小拼塊,最後竟然匯聚成了一幅你完全沒有想像過的答案,而在此時,小拼塊全都在定位上閃閃發亮,刺痛著讀者的眼睛與心。衝擊著讀著,也讓讀著的心揪痛著。

對於曾經犯過的錯誤,我們該如何去贖罪呢?
而加害者贖罪的過程,對於被害者而言,本身又具有多大的意義?

贖罪的本身總帶有或說或少宗教上的意味在,於是作者賦予了兩隻動物宗教上的意涵,並且在他們的對話過程中,讓我們深刻去思考,所謂救贖的意義,以及對於無法彌補挽回的歷史事件,身為下一代的我們,又該以何種心情與角度去看待與思考。

這是我所看過,最有創意也最讓我痛心的一本書。

2011十月第十一次讀書會:《標本師的魔幻劇本》讀書會記錄

2011年10月讀書會
@AKUMA CACA 可可設計人文咖啡(一個我迷路到差點在馬路上跪地痛哭的地方@@..)

老實講,我很喜歡今天的讀書會氣氛。在我心目中的讀書會其實應該是比較傾向這種模式的。
也或許是我準備不夠周詳,並沒有很明顯的主題式討論,但是很感謝大家都很捧場,從一個議題可以延伸講到很多,每個人都踴躍發言,除了書籍本身,大家更分享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經驗還有對事情的看法。三個小時下來,我的收穫好多。

1.南方朔的導讀,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其實導讀的功能,應該是以「大意」的方式去提點整本書籍的重點,應該要以「勾起讀者閱讀興趣為重點」。
很多細節部分,那是讀者閱讀的權力與樂趣,但是南方朔把整本書講的太過於詳細,一方面剝奪了讀者應有的樂趣,也間接的,將他所訴說的觀點與思考模式,過渡到了讀者身上,讓我們在潛意識中,不自覺用他的說法與角度,在看待這本書。繼億說,他看書從來不先看導讀,因為導讀應該是閱讀完畢之後,讓讀者來審閱與比較自己的看法與專業人士的差別。

2.如何以嶄新的方式,去重現一個歷史事件。
我們談論到,對於一個史實,小說的功能其實是運用包裝過的方式,讓人勾起對歷史事件的「好奇心」。
因為小說本身就是「主觀」的,那是作者用自己的角度與方式去看待一個真實的事件,當然其中會有被扭曲或是不符合現實的狀況,但這樣的包裝,可以讓枯燥無味的歷史事件,重新有了新的生命。小說,是一種歷史面貌的呈現,更是一種普及與認識史實的最好方式。
經過小說的呈現,我們開始關注一個歷史焦點,就像這本書,講的是猶太人的大屠殺事件,對於不甚瞭解的人,會因為作者的創意,對於這個故事開始產生興趣,繼而去發掘出更多講述相同事件的作品。到了最後,我們會因為廣泛的閱讀,而對於一個歷史事件,產生了更多的認識。
*本書作者於他的上一部暢銷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序言中已經指出:小說也就是選擇性的寫實,把現實稍稍扭曲一下,為的是把精髓呈現出來。
*在「穿條紋衣的男孩」電影中,有一個花絮的部分是訪問片中的演員,對於這個歷史事件的看法。女主角表示: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議題,但是到了最後,我們只把他當成是一個慘痛的歷史故事在看待,除此之外,我們以及後代對於這個事件本身,已經無法感受到它的傷害力度。我們必須藉由不斷上映與出版的作品,讓我們牢記,這個歷史事件,並且深深記得這個慘痛的教訓,讓我們的後代,不要重蹈覆轍。

3.以動物為主角
P.51 將動物帶入小說主要是寫作的考量而非情感因素,為的是讓讀者更加專注故事的本身。
Q1:雖然作者使用了兩隻動物為本書的主要角色,但這兩隻動物,卻是以「擬人化」的方式在呈現,是動物的外殼但是人類的思想,這樣會不會有所矛盾或混淆?
A:從上一部作品,作者運用了少年與美洲虎的故事寫作,但在故事之中的美洲虎,並不具有人性的特質,由此推測,以動物入題是作者擅用的寫作模式。
另一方面,故事中的兩隻動物,都是但丁神曲中的救贖象徵,一個是帶領但丁走出地獄的維吉爾,一個是帶領但丁走入天堂的貝亞德。作者希望藉由動物的模式,抽離掉人性的象徵,讓我們更純粹的正視「贖罪」的議題。
Q2:貝亞德與維吉爾都是救贖的象徵,那誰是故事中的但丁?
A:基本上我們認為標本師他沒有懺悔的心態,只是想利用他所寫下的劇本,運用猶太人大屠殺的議題去闡述動物滅絕的想法。對於標本師而言,動物的滅絕比猶太人被屠殺還要更讓他重視,所以他應該不是被救贖的對象,因為他並不認為自己需要救贖。
然而對作家亨利而言,他透過與標本師的邂逅,知道了這個劇本,也因為這個劇本,而惹上了殺身之禍,在大難不死之後,他原本難產的新作,最後出版了。我們認為,他是最後得到救贖的對象。

4.關於猶太人大屠殺本身,事件的發生原因,如作者所言,是少數人的激烈仇恨+多數人的漠不關心,最後導致了這樣的悲劇。
我在某篇部落格的心得文章中看到這樣的想法:
即使不是真正的劊子手,但每個人都可能是沈默的幫凶。如同社會上的霸凌事件,欺壓者是主兇,但一旁靜默的多數人也可能是無形中的幫凶。納粹並非憑空而起,沈默有時候是更殘酷的折磨。不採取行動,也代表著某種程度的默許。

但引發我們後續討論的,是多數人在這個事件之中扮演的角色。雖然他們沈默,但他們背負了當時的社會壓力,也許很多人心裡並不認同這樣的觀念,但當社會的主流如此時,你很難有勇氣發出你認為的正義之聲。再者除了自己本身,很多人也有家庭的顧慮與考量,若是在這樣的時勢之下發聲,會不會危及到身邊的人的安全?就好比「我願意為你朗讀」一書中的女主角,她在法庭上說,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她們只能聽命做事,但是造成了這樣無可彌補的傷害,她也只能用自己的餘生去懺悔與贖罪。

5.關於敘述兩隻動物最後遇害的部分。
維吉爾對貝亞德說:記住,絕境中展現虛假好心情,不要浪費任何時間。現在就要快樂。要快樂。
貝亞德回答:對..對啊!我也很快...快樂。我非常快樂!
在這段對話之中,繼億認為,因為痛苦已經超越了他們所能承受範圍,所以他們已經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況,才會有這樣的對話產生。的這是一種本能的保護措施。就像當我們遭遇急難或受到莫大傷害時,會想像自己分裂出另一個角色,在承受這樣的苦難。或者說在當時的情境之下,他們就像是惡童日記中的雙胞胎,因為害怕痛苦,所以他們互打對方巴掌,一直到自己習慣與麻痺這樣的痛苦為止。
但我自己的看法,因為到了最後,貝亞德還是不顧一切的要伸長腳指去觸碰已經死掉的維吉爾。我認為那是一種很強大的愛的表現,因為有愛的存在,她才能在死去之前用盡最後的力氣去做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講,當時的他們想要表達的是,不管怎樣的凌遲跟折磨,加害者都只能奪走他們的身體造成他們的痛苦,但是對於精神與靈魂,兩隻動物都做出了最後的一搏,他們即使輸掉了身體,但也不讓撒旦奪去他們的靈魂。

4.故事人物的職業
標本師跟作家,兩者皆是「讓時間復活的魔術師」,作家透過小說讓過去的歷史重生,而標本師透過標本的製作,讓動物重生。然而這樣的重生,又能夠喚回什麼呢?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不止是重現這個歷史事件,不止要我們思考,我們該怎麼去贖罪。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藉著這個故事,讓曾經受難的猶太人,能夠保有寬容與慈悲的心,而且不要因為這樣就對於世界感到絕望。就像是故事中的兩隻動物,他們雖然飢餓而且恐懼,但是聰明機智的維吉爾,一直不斷的在鼓勵固執勤奮的貝亞德,很多劇情的對話都是溫暖而充滿希望的。

5.關於猶太大屠殺的背景
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背負了許多國債,也因為這樣,他們才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希特勒對於猶太人的仇視,一部份是因為小時候曾經目睹父親的工作被猶太人所取代,所以對於猶太人懷恨在心。一方面是因為德國是戰敗國,在那個貧苦的時代,他無法忍受猶太人幾乎都是富人,對於國家所承受的痛苦他們毫無感覺,依舊過著富足的生活。所以希特勒才會開始仇視猶太人,並且散播這樣的思想觀念,最後擦槍走火,釀製了這樣的悲劇產生。雖然納粹他們有錯,但是當時的猶太人,或許思想觀念與習性上,的確會有令人憎恨的地方。

這樣的分享讓我知道,其實不能只單單藉由一個歷史事件去看待與詮釋當時的政治行為。
過去我一直認為德國納粹的作法是絕然的錯誤,但其實經過這樣的思考之後,我覺得應該要試著以納粹及猶太人的角度,分別去看待同一個歷史事件,那將會有不同的想法產生。
就好像日本佔領台灣,許多老一輩的人一直還是對於日本人感懷在心。因為當時雖然日本佔領了台灣,但是在那個時候,日本也對於台灣做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建設與貢獻。被日本統治的當時,台灣人民過著有制度,而且可以吃飽穿暖甚至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反觀現在的台灣,因為太過於自由,變得亂象橫生,所以很多老一輩的台灣人,尤其是受過日本教育的台灣人,提起當時的日據時代,心中充滿的都是感激。然而不瞭解當時背景的我們這些後代子孫,記得的就只是日本侵略台灣,把台灣當成殖民地。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思想。

6.其他的片段。
*P80.最後一行:一九一九..一九二三...一九二九..最後找到標本師的地址一九三三號,1933正好是納粹反猶太人的開始。—淑貞分享
*貝亞德被上及肩上的毛是十字狀,就好像基督教的十字架,他們討論出的縫紉包,就寫在貝亞德的背上。正如猶太人大屠殺正是以鮮血記錄在上帝沈默的十字架上的永恆傷痛,象徵人類歷史上永遠都要背負這個十字架。—網路某個部落格的心得分享中提出



相關推薦:戰地琴人、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衣的男孩、惡魔教師、路西法效應、美麗人生

以上是今天讀書會大致的討論重點。
當然最後我們不免閒話家常的聊起最近很熱門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甚至台北人與中南部人的差異性。
david分享了他身邊日本友人及長期旅居外國的友人對於這部電影的高度興趣以及他們觸動他們的點。很有趣,是我們身為台灣人所沒有思考過的角度。
還討論起種族之間的差異。最後淑貞說,其實台灣人很有趣,對於文化間的差異也有很高的接受度,這是台灣人的一個很大的優點,但卻也是一個缺點。

聚會最後,就在人手一包蝴蝶餅,還有歡樂的氣氛中散會了。
感謝大家今天的分享。我獲益良多。

會後補充:猶太人銘記大屠殺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