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藍色的冬日,七歲的艾斯沙、瑞海兒與全家老小無不期待,全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事――住在英國倫敦的表姊蘇菲即將來訪印度,並與大家共度聖誕佳節。沒想到快樂的表象之下,卻醞釀著一股「恐怖」風暴,並在一天之內,悲劇性地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本 書以一對孿生兄妹的故事,牽引出一個民族中愛與恨、哀傷與喜悅、貧與富、階級與種族等糾葛難解的問題。阿蘭達蒂‧洛伊以細膩的筆觸,巧妙的情節鋪陳,與魔 幻寫實的文字風格將一部家族史無懈可擊地濃縮至短短數天中,充滿張力,讀來令人屏息。這是一部可比擬馬奎斯小說,百年難得一見,足以流傳久遠的文學經典。
本 書以一對孿生兄妹的故事,牽引出一個民族中愛與恨、哀傷與喜悅、貧與富、階級與種族等糾葛難解的問題。阿蘭達蒂‧洛伊以細膩的筆觸,巧妙的情節鋪陳,與魔 幻寫實的文字風格將一部家族史無懈可擊地濃縮至短短數天中,充滿張力,讀來令人屏息。這是一部可比擬馬奎斯小說,百年難得一見,足以流傳久遠的文學經典。
當我還是少女的時候(不..是當我剛剛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就不知道在哪個地方,
看到有人在討論「這輩子一定要看的書」類似這樣的話題。
然後呢,我就帶著嬰兒記憶印痕般,一直記著這本書。
然後過了一兩年...(濃茶)有一天發現一本書的封面很吸引我,點進去一看,
驚然發覺竟然是改版後的微物之神,
這一切的巧合,在在都是神喻般的告訴我,買吧....買吧買吧....
於是我回過神的時候,書已經在我桌上了(?)
當然我得說,我兩年前聽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馬上購買的原因,
是我對於印度啊、第三世界的作品,都會莫名的緊張。
因為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制度,一直讓我有一種不舒適的壓迫感,
簡單講是我無法想像為什麼有那樣的生活,為什麼大家可以對這樣的生活習以為常?
然後很多書都是很陰暗的,或者很絕望,或者描述一些很讓人難過的場景啊、故事等等的,
最後看完書都會有一種解放的自由感。覺得終於可以從書本裡這個牢籠給解放的感覺。
但因為這本書口碑實在太好,我當然還是要拜讀一下。
結果,我覺得這個作者很神奇的,
用一種我可以理解的語言(方式),來對我詮釋一個我完全無法瞭解的世界。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寫心得,那這就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感覺。
其實,這本書不單單只是一個故事,
因為作者鉅細靡遺的介紹了印度的生活文化,尤其是種姓制度。
而這個故事本身,她的文學性又濃厚到一個藝術的地步,
應該這是一本非常有美感的書籍。
作者使用的形容手法,應該歸咎因於作者看東西的視角。
你會覺得 啊..原來還有這樣的視角喔?
然後看完整個故事之後,會覺得她故事性其實不強,
但是卻是一幅非常美麗的作品。
如果你問我這本書給我什麼,
那我會說一隻棲息在心上的母蛾(不知為何是母的)
一隻竹節蟲大使、一隻骨盆大使
還有喪禮時教堂中的蝙蝠
以及充滿怒氣的尖頭鞋
去看看吧,很有趣的體驗。
感覺很像作了一趟關於印度的旅行。
好作品不一定好讀指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