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八百萬種死法 。



八百萬種死法

紐約,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種死法。





我名叫馬修,是個酒鬼。有個我認識的女人昨晚被殺。她雇我保護她的安全,我拍胸向她保證沒問題。殺她的凶手誑了我,而我相信他,結果她死了,現在我做什麼都於事無補。這個念頭不斷的在啃我、囓我,叫我坐立難安,而每繞過一個街角就是一間酒吧,每走過一個路口就是一家酒鋪。喝酒不能讓她起死回生,但不喝酒也是一樣。他媽的我為什麼得活得這麼辛苦?為什麼?



紐約犯罪行吟詩人勞倫斯.卜洛克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認識當代推理小說大師的起點閱讀,就從《八百萬種死法》開始。



資料來源:taaze





當代推理大師。嗯。我聽過這個作者,但是這卻是第一次看他的書。

我不知道該由什麼角度切入來形容這本書,所以...也許就用最平白的方式來寫心得,會最貼近自己的想法吧XD



基本上這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雖然犯罪推理小說也是我喜愛的型態,但是這本書有點太過於淺白了。

一個一直在跟自己的酗酒意識抗爭的退休警察,很隨性地繼續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而做起非專業型的偵探。

一開始接到的任務是幫一個妓女去跟她的皮條客開口說她要脫離妓女生涯。

結果妓女被殺了,然後皮條客就找上同樣一位偵探請他找出殺手是誰。



400頁的厚度裡,我覺得有太多的空白,以致於這些字體與情節都懶散的漂浮在書頁之中。

簡單講,這本書讓我無法忍受的是它沒有推理小說慣有的「節奏感」與「緊湊感」這兩個很大的特質。



但我想作者對於都市型態犯罪的的這一塊,就寫得很有味道很生動。

紐約是一個我們一定聽過但是卻不見得熟悉的都市。

或許它跟台北、東京一樣,是一個五光十色、令人沈淪的都市,在白天可以看見它所蓬發出的商機跟帶來的利潤與利益,但是夜晚這卻又是一個萬惡的不夜城(聽說這裡是某個推理協會票選出來,犯罪謀殺之城的第一名)。





而主角這名非專業型的偵探,他本身也是一個社會中某種族群的寫照。

失業、失婚、酗酒、對人生察覺不到方向與目標。

幾經戒酒但卻一直沒有成功。

這是一個毫無成就感的人生,主角唯一做好的一件事,就是鍥而不捨的偵察這宗命案。



雖然我覺得整個推理過程非常跳tone,很像硬是找一個人出來當犯人的那種感覺,

但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句,結尾得還真有味道。



只是親愛的,我翻了400多頁,總不能只給我一句感人的結尾吧。。。。









一整個光怪陸離指數:★★★★★



2 則留言:

  1. 對美國作者我都很沒信心捏

    感覺他們寫的推理太簡單沒有什麼情節

    也許我比較習慣東方文本裡結構跟感情的複雜了吧



    有一次看一了"下流秘密俱樂部"

    看完想說哪裡下流哪裡秘密了????

    推理.......也很弱呀



    (以上言論僅代表本人立場)

    回覆刪除
  2. 相較於那種獵奇或者充滿了炫學的小說

    這本書確實比較沒有那樣強烈的味道

    不過 在讀完之後

    卻發現這本書其實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比如戒酒的部份

    就讓我想到自己其實很沉迷網路或者電腦遊戲這一塊

    如何抵抗想玩遊戲的心情

    是蠻引我的共鳴的...

    或許在知道故事結局之後

    可以較無罣礙的將它當篇散文讀

    隨性翻到哪段情節 就讀哪邊

    看看當天是怎樣的天氣

    又逛了哪些酒館

    嗯 挺愜意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