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

父後七日。

http://tw.ent3.yimg.com/mpost/35/33/3533.jpg

笑淚交織!一場嘉年華式的華麗告別!



我這一生,最最荒謬的旅程 即將啓動…



林榮三文學獎首獎作品改編《父後七日》笑淚交織



★林榮三文學獎 首獎作品改編

★台北電影節 競賽片

★溫哥華國際影展 觀摩電影

★日本福岡影展 亞洲焦點

★香港電影節 競賽電影

★首爾數位影展 競賽片



《父後七日》改編自當今台灣獎金最高的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2006年的首獎作品,並由原著作者劉梓潔及資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聯合編導。本片描述女主角阿梅 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回到了台灣中部的農村裡,重新面對父親成長鄉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傳統葬儀的庸俗繁瑣、匪夷所思的迷信風俗,更有台灣質樸率真的濃厚人情味…。但在緊湊密集的傳統儀式裡,她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卻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葬禮結束後,阿梅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獨自回到了光鮮俐落的 城市裡繼續工作,卻在某次過境香港機場時,對父親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來…。



《父後七日》是台灣電影中難得一見的片型,由於女導演劉梓潔與男導演王育麟兩位的合力編導,使全片難得兼具了優雅感人與豪邁奔放的影像風格,爆笑中哀慟隱現,豪情中真情浮現,更是一部深具台灣本土人文特質的溫馨喜趣電影,您千萬不能錯過。



父後七日 Seven Days In Heaven

上映日期:2010-08-27


類  型:劇情


片  長:1時32分


導  演:王育麟、劉梓潔


演  員:王莉雯、吳朋奉、陳家祥、太保


資料來源:奇摩電影






這是一部非常具有濃厚本土文化色彩的電影,我想也許像我們這些曾經在鄉下長大的台灣人看來,它並沒有那麼特出或與眾不同,但這個其實就跟信仰基督教的人去觀看媽祖繞境或鹽水蜂炮時那種文化衝擊所造成的震撼感相同,我想除了接觸或經歷過的人以外,都會對於此種喪葬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的確如介紹說所說,是台灣電影中難得一見的片型,介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雖然是由 阿梅的父親去世舉辦喪禮這個角度出發,但整部片子鮮少有敘述或描繪感情面的場景,好像重點是整個喪禮的過程、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面對死亡時每個人的態度與心情。



這其實是台灣鄉間很常見的喪葬儀式,但由於近代人的繁忙與不著重繁文縟節,很多細節的地方都被更簡單便利的方式取代了。

從守靈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固定誦經到七天就出殯,或是老一輩人講的入土三年(好像是)要翻土撿骨,現在因為地價很貴很多都改由火化的方式了,而且集中在靈骨塔中,定期有和尚道士誦經祈福,不用擔心往生者無人照料。



我覺得不管是哪種喪葬儀式,其實改變的好像都是人心。

雖然故事在講喪禮過程,但是所有的一切情緒卻是醞釀到喪禮結束,大家各自回到工作崗位。

然而死亡的重點好像是生者對於亡者的思念,那種..情感上的聯繫,並非因為不同的儀式而會有不同的濃度。



最後的結尾收束得很有完整性,至少我認為把前面所有零星散落的片段,全都安穩的放置在一個框架之中,也再次提醒我們,死亡不是一種分離,真正在乎的人、物,會一直活在我們心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