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最富有生命力的真實故事

以最溫柔的情感

強烈震撼全世界數千萬讀者



「永遠把付出自己當成第一優先,

那你將會永遠活在每一個你曾經影響的人的心裡。」



[故事大綱]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故事記錄一位得到不治之症的大學教授,在他所剩無幾的日子裡,把自己最真實的生命經 驗,教授給一位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質的學生。他以自己的生命當作活教材,與他的學生相約在每個禮拜的星期二,展開一場又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



[角色介紹]

莫利‧希沃茲 (金士傑飾演)

一位得到「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的大學教授,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完結之際,仍以他畢生的經驗,為他的學生米奇上了最後14堂「人生的意義」的課。



米奇‧艾爾邦 (卜學亮飾演)

屈服於現實生活而放棄夢想的一名體育記者,偶然從電視上得知,他大學時最喜歡的教授莫利將不久於人世,才終於與他聯絡,在最後的14個禮拜陪伴著他的教授,學會了「追尋生命,並且擁抱生命!」












資料來源:果陀劇場







好幾年前看過書的版本到現在幾乎都忘光了,看劇時提到莫利老師是猶太人我還在心裡小小驚呼了一下。

一開場時聽到卜學亮的聲音時還真不習慣,突然覺得原來「天生的好嗓音」也是一種舞台上的好武器。XD



整場舞台劇就兩個演員貫穿全場, 金士傑把莫利教授從健康到罹病的過程詮釋得完美無瑕,他真的好厲害。

而卜學亮所扮演的米奇這個角色當然可以發揮功力的空間相較之下就少了許多,但那種在授課過程中逐漸所起的內心轉變與成長,也讓人跟著米奇上了一趟心靈的課程以及加深了對死亡的認識。



這場戲劇對我的衝擊是深的。因為我的父母在我變老的同時變得更老了,

有次同學笑笑跟我講說:「我們也到了這個年紀了,這個該開始面對父母已經開始變老的年紀了。」

前陣子老爸因為二次中風把自己搞得很萎糜不振還讓家裡的人都非常擔心他。

其實面對生病的過程,對於做子女的而言,病者的悲觀與消極是我們最難克服的障礙。

當他放棄自己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除了包容與耐心等待、好言勸說之外,能做的真的有限。

總不能一大把年紀了還對他破口大罵或者嚴厲的強迫他吧?



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莫利教授這樣慈悲豁達的去面對這一切。他從頭到尾都很不願意接受自己罹病這個事實,但他卻把這股力量轉換成正面的方向,讓大家陪伴著他一起面對他生病的這個事實。跟著大家一起難過、大哭,開自己生病的玩笑,眼睛睜得大大的看著自己面臨的所有一切過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夠讓自己不逃避?

莫利教授除了自己很獨立的處理自己生病這件事,還在生病的時候利用每個星期二與米奇這個他曾經教授過的學生的對談,一方面分享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讓米奇對於「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有了不同的啟發與成長。而在最後一堂課的時候,還讓米奇懂得怎麼去面對死亡,怎麼去跟在乎的人說再見。





老實講我從禮拜六看完這部舞台劇一直到現在,每每只要回想起這部戲劇,心裡就會覺得混亂又複雜。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容不迫又豁達的去面對親人的「老去」與「死亡」的。



生命很重要,活著的時候要好好的活著,要常常與自己對話,貼近自己,踏實的過活。

因為時間只有一次,生命也只有一次,錯過了、浪費了就無法再重來了。



有一位心靈導師,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不負責評分:★★★ ★ ☆








這次的舞台劇因為買到2樓的位置興奮不已,結果沒想到坐在我斜前方的小姐一整個壞了我的興致。

剛開演15分裡面,她一直都在操作她的手機,只是偶爾抬頭看一下舞台,一副事業作很大的樣子。

後面的一個多小時,她把手機拿起來開啟螢幕確認的次數不下30次...

因為我的位置剛巧在她的斜後方,在只有舞台燈光的黑暗環境中,她手機螢幕的光亮一直讓我的眼睛非常不舒服也一直分心。

最讓我生氣的是,中場明明才剛休息完15分鐘,她卻在下半場開場後的五分鐘左右開始打電話,

雖然她有明顯的壓低聲量,但是對方答話的聲音卻非常大聲,讓我一整個很想抓狂。



我說,光鮮亮麗的衣著打扮之下,請問裡面到底裝的是什麼啊?

這很明顯是個人教養問題,那到底是父母沒教好?老師沒教好?

還是糞土之牆自己不學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