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有人愛像寄生蟲的這個我嗎?
會有誰需要我嗎?
有的時候,會有人想起我嗎?
人生是否一定要有目標?
依附著別人像寄生蟲一樣活下去難道不行?
別人叫我尼特族,說我比御宅族、繭居族還墮落。
我不是墮落,我只是放棄了某些東西。
放棄了成就、放棄了財富,
放棄了尊嚴、放棄了自己,
放棄了未來……
絲山秋子最具震撼力的短篇小說集,揭露尼特族崩壞、變形的心理層面與生活,讀來令人心驚!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首先,應該要先搞清楚尼特族、繭居族跟御宅族的分別。
尼特族(NEET) 是指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一群人,這個新興名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日本政府則將它定義為學校畢業之後既不做家事也不上學,也沒有工作意願的15~34歲未婚族群。 尼特族 歸巢小孩蔓延 衝擊社會結構 七年級生常被矮化為,有美麗外貌,卻不耐壓的「草莓族」,而在美、英、日等國,則分別出現了「歸巢族」及「尼特族」,這個新興的族群也慢慢侵入台灣,根據Career雜誌於2006年所作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目前大約有八萬八千多名尼特族,這個數字值得我們注意。 這個世代的東西方社會均出現大學畢業或已二十多歲仍回家讓父母養的「不長進」現象,在美國稱此為「歸巢小孩」 (Boomerang Kids),日本則是尼特族 (NEET)。尼特族(NEET)是指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一群人,這個新興名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日本政府去年9月公布的「勞動經濟白皮書」,則將它譯為學校畢業之後,既不做事也不升學,亦沒有工作意願的15~34歲未婚族群。
御宅族 一般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但目前於日本已普遍為各界人士使用而趨於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為御宅族為傲的人。而對於歐美地區的日本動漫迷來說,這詞語的褒貶感覺因人而異。目前,在日文中御宅族一詞有擴及適用在熱衷於主流文化的興趣、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的趨勢。 請注意,「御宅族」也汎指為熱衷於主流文化的興趣、甚至是在職業領域中具有較深造詣的人 語源 一般相信是名社會評論分析者中森明夫,在1983年中期於漫畫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正式的使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族群。「おたく」一詞的本意是「貴府上」,在日文中另可當第二人稱指示詞,正巧1982年於日本開始放映的動畫《超時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稱呼對方,故推斷此族群的人乃為受其影響,並開始使用這個辭彙互相稱呼,後來才被以「おたく」作為其族群全體的代稱。 GAINAX始創人之一,自稱「Otaking」(御宅王)的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族的定義為:在這個被稱為「映像資訊全數爆發」的21世紀中,為了適應這個映像資訊的世界而產生的新類型人種。換言之,就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然而,這是岡田為御宅族美化而下的個人詮釋,並非多數主觀的定義。
繭居族的介紹
繭居族一詞最早出現在1990年巴黎地下鐵一則遊艇的平面廣告上,廣告的文案這麼寫著:「您將享有傲世絕倫的自我繭居。」課業繭居族的生活重心放在課業上,不管是因同儕競爭的壓力或是自我及父母的期望,他們最後選擇了以課業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並投入了最多的時間。
社團繭居族
以社團活動為生活重心,在此同時會忽略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藉著社團中的表現讓自我的不安或是心情得到最大的慰藉。社團是這類繭居族的心靈避風港。
科技繭居族
除了身體外,幾乎在情感上已完全撤退到虛擬世界的科技繭居族。在這個新代中建立起與外界隔絕的自我城 堡。而線上遊戲提供了這群人心理認同的存在感,學校或經濟上的惶恐使這群人加深對虛擬世界的嚮往,在遊戲裡待的越久越有被包圍與肯定的感覺。這種自我防衛 的心靈狀態便是遺世獨居的新趨勢。
愛情繭居族
愛情繭居族這一類的人,每天只想要黏另一半,或是希望另一半把自己照顧的無微不至,什麼事都想要另一半代勞。窩在兩人甜蜜世界中,彷彿可以得到一切也因此造成愛情繭居現象。
繭居族
逃避人際關係和城市喧囂、過簡單生活 又稱清貧族
「繭居族」的本質
這十年來「繭居族」的現象,似乎已經在日本的社會中定型了。根據統計這樣的人全國大約有超過一百萬以上,據說有百分之二的中學生沒有上學。在過去只能用「對社會無能為力的狀態感到失望」這樣的話來表現,這種情況不但絲毫沒有減緩,反而有擴大的趨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自己鎖在房間內,拒絕和外界一切的接觸。就連吃飯也是請人送到房間內,自己一個人吃。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白天睡覺,晚上起來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
被稱為「繭居族」的人(我們姑且把他們稱為「繭居族型」),也有不少人甚至把自己的家裡視為「家庭以外」的空間。其中最極端的情況就是,認為只有自己的房間才是「家裡」,因此拒絕走出房間。甚至連父母也被視為外國人,被排除在私領域之外。
簡單來說,尼特族跟繭居族的社會適應不良症狀已經到嚴重到影響日常行為與行動了。
村上龍的最後家族描寫的是繭居族家庭的生活,而絲山秋子則以尼特族的特性為背景架構。
尼特族封面的文案,是吸引我買這本書最大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在一部電影還沒上映時看到預告片,覺得天吶這也太好看了吧,結果滿心期待的進電影院看完後,感想是:所有精彩好看的地方都在預告裡了。。。。XD
哈。這本尼特族就給我類似的感覺。
這是數個短篇組成的書,內容都有個尼特族的角色。或許在對於尼特族的描寫上,真的很貼近他們生活的世界。
只是對於閱讀的我來講,有點抓不到重點,不知道要從哪個角度去閱讀才會看見精彩之處。
看見「絲山秋子」就聯想到絲瓜的指數:★★★★★
我還會想到秋葵
回覆刪除絲瓜跟秋葵來試試看煮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