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

危險心靈。


http://im1.book.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8/0010223818.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內容簡介:


一個十五歲國中生奮勇面對人生的第一場大挑戰。


如果可以的話,小傑很希望一開始他沒有在導師的數學課看漫畫。就因為看漫畫,他被罰坐在教室外,而隨後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吵鬧、對質、抗議……也愈演愈烈,就像連鎖反應般停也停不下來。但當時,他一點都不知道那只是災難的開始……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書我看完大概快半年有了吧。


當初看完受到的震撼,從昨天開始在身體裡輕微的迴響著。





迴響的原因是,最近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在我的生活中活跳跳的上演了。



昨晚看晚自習的班級,有個學生一直坐在窗戶外的走廊上。


一直到最後一堂課,我忍不住走出去問他,為什麼座位在外面?


他說因為上週四的晚上,班上一直有人不斷的轉頭講話,


但自習時間裡這種事情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當天晚上監督晚自習的班導,在制止了幾次之後發現沒有效果,


便生氣的對著學生說:我再也不要管你們了啦!



但之後有個坐在前排的學生一直在轉筆,


老師忍不住對他說:請你不要再轉筆了好嗎?!


結果這個呆子竟然回老師說:啊妳不是說不要管我們了!!




起因就是一件這麼小的事情。


但其實我們都清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導師是今年新進的教師,經驗方面比較少。


然而這個孩子,到昨天為止已經在走廊上課達一整個星期了。



我在思考這樣處罰的效果與是否合宜的問題。





就跟今天主題中的這本書一樣,


故事的起點都只是一個很小的事件。


我對這本書印象很深刻的原因是,


它透過一個15歲國三孩子的眼睛,來看待現今台灣的教育問題,


以及向後延伸更深入的社會問題、家庭教養問題。








當孩子實際上接觸所謂現實的社會時,


才有機會開始思考自己的反骨、自己的叛逆,


其實最後都會涉及到一個「拿捏問題」。



當故事中的男孩決定迎戰這個世界勇敢透過行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時,


他漸漸發現人群這個「集合」這個網路脈絡。


由於他決定起來抗爭而他也才發現,


其實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左右或者改變這個世界的。


立意良好的理論只要落到心術不正的人手裡,


那最後其實都只淪為某部分人操控某件事情左右其發展與影響的過程罷了。



前陣子看到龍應台的某篇文章,她提到台灣的政治亂象其實是一個走向民主法治的必經過程,


當時我有很深的感觸,也覺得很慶幸她對於這件一直讓我引以為恥的事件所提供的安慰。


或許我們都該給這個社會這個政治舞台以及這的時代的小孩,


多一點喘息的空間,多一點包容跟寬恕。



這本書真的很棒,把很生硬的問題利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呈現出來,


很敢寫、也很敢講。


處處都是驚嘆號也處處都埋伏著令人思考的問題,


教育當局,請問你看過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