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Days in LA(1)





2010.7.3 台北時間的19:20,我跟妹妹還有一位學校美女同事,帶著37個小蘿蔔頭,



搭乘長榮BR002航班,出發前往美國洛杉磯。



十二小時的飛行時間,我在飛機上想了很多事情。



包括去年到美國在台協會申辦美簽時遇到的阻礙,



包括因為H1N1而取消的遊學團旅行。



還有這一年來自己的改變。



當初美簽面試時,因為還在補習班工作,提不出薪轉證明,而遭到面試官員拒絕,



打從那時候開始,我討厭美國這個地方。



面試官員的嘴臉,毫無客觀憑據的駁回簽證申請,



在在都讓我對於美國感到無比的反感。





經過了一年的時間,輾轉換了一份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工作,



脫離原本晝夜顛倒的生活,感覺像是在人生中挺進一步的邁向穩定生活。



而且還胖了將近十公斤......



為了這一個月的旅費,我到銀行辦理了人生的第一筆信用貸款。



這是一種決心的證明,也是一種獨立的標記。





在這之前,我對於周遭的人,尤其是家人的依賴太深。



當我接到貸款申請下來的通知時,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的肯定。



不再需要依賴家人,不再是那麼飄搖沒有方向,



知道自己原來可以有獨立的能力,那是一種自我信心的提升。



好像走了好長一段陰暗晦澀的路之後,回頭看到曾經跌跌撞撞無助悲傷的自己,



發現原來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歷練與磨練,然後原來自己有所成長。





12小時的時間並不短,孩子們都很雀躍的玩著飛機上的遊戲或者專注的看著電影。



當時,我還不知道,這一個月的時間,會帶給我什麼,會改變我什麼。



當時我一點都不知道。





我在飛機上很老梗的又把十月圍城看了第三遍,



然後依舊不免俗的在最後時刻紅了眼眶。



吃著飛機上的餐點,中間還夾雜了某個孩子的空姐媽媽熱情問候,



絲毫沒有想睡覺的感覺,十二小時就這樣在恍惚之中過了。





在入境美國的時候,幾乎整團都順利的入境了,



結果突然有個海關人員來問我:你是帶隊老師嗎?



我那時候沒有多想只是點點頭,她指指某個通道,



說發生一點問題,那邊那個你們的小孩沒辦法通過。



我著急的跑過去,解釋我們是暑假遊學團,



帶小孩來這邊來參加英語夏令營。



解釋到一半,妹妹湊過來,



那個通關人員,驕傲的姿態讓人很想揍她。



墨西哥人的深色皮膚,50幾歲的年紀,



我以為應該不會有種族歧視的問題才對,



老墨難道不懂,在白種人的眼光下自己的種族扮演何種角色嗎?



一下子說根本沒有聽過我們入住合作的大學,



一下子問領隊身上帶了多少現金。(每個人身上的現金有上限)



妹妹回答她所攜帶的金額並沒有超過限制,



她還不肯罷手的刁難問著:一個月的時間,妳這些錢怎麼可能夠照顧一個遊學團。



人生第二次,我感覺到種族所帶來的原罪,



我在心裡咒罵那些帶著有色眼光看待原住民、客家人的台灣人。



但其實絕大部分的海關人員都很親切,甚至還有用中文跟我說妳好的。



我一直覺得,機場跟海關,是外國人對於一個國家的第一眼印象,



至少在我心裡認為,這是一個判別國家形象好壞很決定性的地方。



重不重要呢?桃園機場,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呢?





好,怎麼又離題了.....囧



折騰好一陣子終於走出入境大廳,



下午大約五六點的時間,我驚訝於換日線的神奇,



過了十二小時之後,我竟然身處在比出發時更早的時間裡頭。



太陽下山了但是天還沒有暗,我們一行人拖著行李走向巴士。



我心裡想著:原來這就是美國的土地、美國的空氣。



我喜歡這邊乾淨涼爽的空氣,有別於台灣的潮濕燥熱,



這裡很適合呼吸。





坐上巴士之後,看著漸漸變暗的天色,欣賞沿途的景色。



我發現,這裡清一色都是低矮的平房,



好多高大的樹木,棕櫚之類的樹木,好多。



沒有台北的擁擠擾嚷,我喜歡房子跟房子之間的「個體距離」。



很像台灣比較鄉下的地方,但是不是偏僻,而是類似退休的好地方,



噢,應該說像是宜蘭,類似那樣的感覺。





進到入住的大學宿舍,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



最後一段住宿生活是在我大一的時候,那是多久以前的生活了?



懷念。很懷念。











我在美國的第一天,天氣晴。







未完待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