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沙漠之花。

http://images.movie.xunlei.com/gallery/582/44b109240339f27246d16b1db62fe5b0.jpg



Desert Flower

導演: Sherry Horman


主演: Liya KebedeSally Hawkins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類型: 劇情


語言: 英語


片長: 120分鐘


上映日期: 2009-09-24 德國



劇情介紹



電影根據出生在索馬裡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


華莉絲從索馬裡沙漠中走出到成為世界頂級名模,是一個勇於反抗壓迫的鬥士,她生命中所體現的那種非凡勇氣會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去面對意想不到的困境。那是很難想象在生活裡遇見的、美麗的黑色的臉……


她在索馬裡沙漠裡出生。四歲時就被父親的朋友奸淫。五歲時被迫接受了數年前已經奪去她親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禮。十二歲時為了五頭駱駝被父親嫁給六十歲的老叟,赤腳逃婚在沙漠中差點成了獅子口中的食物,跋涉所留下的深度傷痕嚇壞了後來的同台模特們。18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英語……


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倫敦做傭人,留在倫敦,被發現,拍照片,成為一名很紅的模特。她最有名的是把自己5歲時曾受割禮的慘痛經歷公之與眾,希望能有更多的非洲女人不再受這種酷刑。


38歲時他成為聯合國反對割禮的代言人。








很多時候,很多的習俗與信仰,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中東地區一直是一塊披著神秘面紗的區域。



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觀念與習俗,一直都還在代代流傳著。



例如本片所探討的主題-女性的割禮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的割禮,是指在非洲某些部落,女孩子到了七歲便要施行割禮,把陰蒂除去。



因為醫療設備簡陋,很多女孩在行割禮途中便因失血過多或感染致死。



有些部落給女孩行割禮,是要讓 男性在性愛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樂趣,



但因為傷口很可能一世都不會康復,進行性行為對行過割禮的女孩來說是痛不欲生的。



所以這些習俗都久被批評。(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些思想封閉的地理區中,絕大部分的女性地位是比牲口還要低下的。



打這篇心得的同時,我突然想起前陣子的一則新聞,



那個關於Time時代雜誌封面上,因離家出走而被丈夫割鼻耳的阿富汗18婦女。





我有時候看到書裡、看到雜誌裡、電視裡那些慘無人道的畫面,



內心都會很糾結,然後想著,所謂「人道」的定義到底為何?



那些做這些事情的人,那些遭受這些事情的人。



他們似乎都理所當然的承擔起這樣的宿命。







這部片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女主角在倫敦醫院被婦科醫生看診時,



醫生請一位同樣來自索馬裡的護理人員來翻譯。



醫生要女主角不要擔心,雖然失去的沒辦法復原,但是他會給他最妥善的照顧與處置。



結果這位來自索馬裡的男性護理員,



用著家鄉的方言對著女主角說,這樣給白種男人看自己的私密處妳一點都不覺得羞恥嗎?



割禮是我們的傳統禮教,妳破壞了這些就等於背棄了家鄉。





或許在我們的感覺裡,會覺得站出來為自己抗爭什麼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



因為社會上天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新聞這樣的戲碼。



只是在一個那樣封閉的國家裡,連跟自己相同為女性的同胞甚至都有可能唾棄妳的作法,



所以片中的女主角肯站出來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很多觀念想法都是需要很長時間去生根去茁壯的,



在這過程中需要投注大量的心血與犧牲,才有可能去改變某些東西。





很沈重又很漫長的一部片,但我覺得拍得很好。





看完我也在想,改變我生命的那一天,是哪一天?



或許都沒有認真改變過也說不定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