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

屏風25週年【第廿五回作品】《京戲啟示錄》傳承版

 
驚豔兩岸三地華人劇壇 李國修戲劇編導演榮耀之作
人,一輩子一定要看過的戲!


《京戲啟示錄》為李國修追憶一生做京戲戲鞋的父親。
劇中「傳承與自省」的主題,令觀賞者無不迴盪深遠的啟思與撼動。
經典台詞「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更帶出屏風創辦人李國修對文化藝術傳承的堅持。

原創編導/李國修‧執行導演/黃致凱
2011年菁英匯演
李國修、朱陸豪、樊光耀、黃嘉千、朱德剛
黃宇琳、夏于喬、劉珊珊、嚴藝文、許栢昂等(主辦單位保留演出異動權)


1996年首演後,成為台灣劇場史上媒體高度關注的經典鉅作
⊙ 李國修在《京戲啟示錄》中,以個人生命經驗,觸動集體記憶之海。(中國時報/陸愛玲)
⊙ 它亦喜亦悲,悲喜交迸,充盈著時代風雨與人生際遇,蘊蓄著歷史厚度與生活實感。(中國時報/林克歡)
⊙ 編導李國修藉著戲中戲中戲的手法,說了一個動人神往的好故事。(自由時報/傅裕惠)
⊙ 李國修的《京戲啟示錄》,可說是有如神助,場面調度在這齣戲裡靈活到了極點。(中國時報/江世芳)
⊙《京戲啟示錄》是一個充滿情感的驚嘆號!(戲劇評論/楊金源)

資料來源:城市通 

【劇情簡介】
描寫四0年代梨園行的興衰血淚,戲班子戲裏戲外在傳統與創新間掙扎求生的辛酸故事;
而《梁》劇裡做戲鞋的李師傅實為修國的父親,修國在扮演自己父親的同時,漸漸體會父親給予他的影響,
雖身處不同時代,但父子一脈卻同樣在舞台上燃燒全部的青春與熱情。這齣戲對修國有著特殊的意義,
於是作品成敗讓修國倍感壓力。但首演在即的「風屏劇團」,擺脫不了人事糾葛的紛爭,紛至沓來的烏龍鳥事,
讓修國心力交瘁,台前台後,悲悲喜喜的忠、孝、節、義虛實交錯,《梁家班》與李修國,那些未竟的夢想與遺憾,
在「風屏劇團」全體人員努力下,奇蹟地開展出全新的面貌。
資料來源:朵琳妞的世界







觀賞日期:2011/12/31


屏風表演班的「京戲啟示錄」跟綠光劇團的「人間條件系列」是台灣非常著名又經典的兩齣舞台表演。
這幾個禮拜沸沸揚揚的是李國修老師因病而暫別戲劇舞台的新聞,原本到明年一月份都還有演出的2011京戲啟示錄傳承版,也因為這個緣故,此劇目李國修老師只有演出到2011年12月底。
原本料想今天的人潮應該會洶湧到一整個把我徹底淹沒,結果一開始在搭公車前往捷運站的路上就遇到困難了,連續好幾班公車都因為客滿而過站不停,害我最後找了最近的捷運點改搭計程車直奔城市舞台。
第一次看表演遲到這麼久..好囧啊....


這其實是兩個世代間傳承的故事。
一開始由李國修的父親在梁家班這個戲班中負責做戲鞋,闡述出戲班中的戲子在戲裡與戲外的人生故事。
接著台共內戰,李國修的父親逃到台灣,定居在已經拆除的中華商場中,而李國修就在這個老舊的商場中成長。


戲劇是由中華商場及梁家班兩條主線相互穿插,我依舊認為黃嘉千演得非常出色。
雖然這些人都不是正統的京劇演員,但他們藉由這個故事,把京劇的起落興衰詮釋得很棒。


在那個一個男人三七四妾的年代中,戲班後台女性對峙就成了家常戲碼。
很多大時代下的悲苦與韌性,都展現得很有張力。


樊光耀在裡面應該可以算是獨挑大樑,演出戲份吃重的梁老闆一角。他把這個角色詮釋得很棒。


戲中很感人的是李國修在回憶父親對他的期許與栽培,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坐在戲臺下,看著自己的兒子穿著自己做的戲靴演出。
那種懷念與遺憾交雜的複雜情緒,我想身為人子的我們,都感受非常深切。


在最後一幕,國修終於圓了父親當年的夢,雖然沒能如願變成京戲演員,但寫了當年父親在梁家班的故事。


這是一場關於「彌補遺憾」的戲劇表演。
李國修對於父親的彌補。
「梁家班」的演出對於二房的彌補。


如果能夠再回到當年,梁老闆在三個選項中的抉擇,是否將會有所改變?
如果我們能夠重回到生命中某個重要的抉擇點,我們的遺憾會不會少一點?圓滿會不會多一點?


這是一場深入人心的戲劇表演,看著國修老師在台上的身影,突然覺得他變得好小好脆弱。。。。


這次在京戲啟示錄裡學到一個新詞:樣板戲




 
會場外圍有一個劇場特別製作來讓觀眾可以寫祝福小卡的立版。
大家都誠心希望國修老師能夠健康,能夠再次回到舞台。
國修老師,請趕快康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