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些歧視變得可以理解,如果愛情不是不可能,如果過往的記憶漸趨鮮明……真的會比較幸福嗎?《24個比利》作者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代表作!45週年紀念 版全新完整譯本當我從他們眼中的白痴變成了天才,當我從眾人的笑柄變成了不可思議的「怪物」,我才漸漸懂得,世界上有一種悲傷叫作心痛,有一種殘酷叫作理 解……很多人都笑我。但他們是我的朋友我們都很快樂。查理吃力地將這兩句話寫在〈進步報告〉。他患有智能障礙,最希望能「變聰明」,純真地以為這樣就能交到很多朋友,再也不會感到寂寞。
資料來源:taaze
最近很幸運,看了好幾本書都覺得怎麼那麼好看,甚至長久以來我自己的喜愛度排名,也在最近悄悄的置換了。
剛看完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時,內心澎湃洶湧激盪不已,想說第一名要改成這本了啦!
結果兩個禮拜後看完標本師的魔幻劇本後,阿爾吉儂的花束又默默的退了一名。。。。
這本是上個月的讀書會選書,是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機緣,我覺得我不太會去注意到這本書,光是看書名與簡介,也不太勾得起我購買的興趣。所以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因為這樣的巧合之下而認識了這本書。
對這本書不太有印象的人,我想大家一定對同個作者所寫的另一部作品-24個比利不陌生。基本上比利(而且一次還24個)也在我的書櫃上罰站很久了..可是對於尺寸跟一般不同的書,我真的需要一點勇氣才能面對它...XD
回來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我本來覺得阿爾吉儂這個字很饒口,書名一看就讓我聯想到浪漫可是又不夠浪漫的愛情故事,只是一打開之後才發現原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剛開始閱讀的頭幾個小時,由於整本書是採取類似「實驗報告」的敘事手法,我一度擔心我會看到一半就失去興趣。
但其實又相反,這本書除了前面為了營造主角智能狀況的氣氛而有點單調之外,後面一整個引人入勝。
我看到後面根本是熱血沸騰,覺得這個孩子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同也太努力、犧牲太大了吧!
不過這本書讓我想到智能障礙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我國小的時候,我們班上就有一個這樣孩子的弟弟。那個哥哥常常會出現在學校裡,但是在那個時代裡面的這樣的小孩,是不用接受教育的,小孩子口耳相傳這個哥哥應該有18歲,但是因為智能不足所以一直在這邊閒晃。基本上他也不曾造成什麼很大的問題,只是回頭想想,好像現代社會裡面,這樣的孩子都被收到特殊的機構去接受特殊的待遇了吼。或者真的是因為時代進步,所以這樣的孩子已經變得很少很少幾乎不存在了呢?
因為跟這樣的孩子相處過,所以你跟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靈純真的那一面。
我記得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但是偶爾我媽會帶著家裡的大狗到學校給我送東西,然後遠遠的就會看到他大喊著:X X,你媽來找你了!你媽來找你了!當時我覺得很糗,因為小時候如果叫同學不連名帶姓的叫,大家就會用曖昧的口氣說...喉...他喜歡XXX啦,所以才會只叫她名字後面兩個字。
但我想,他們是一群在「制度之外」的特別的孩子,現在有這樣的小孩,大家都會說是天使,在以前的時候,大家只會說一定是父母上輩子作了壞事造孽才會生出這樣的小孩。
只是對他們而言,狀況是不變的,他們都是弱勢都是需要人家協助並且比正常人更渴望認同的。
而這本書主要就是拿這個「渴望被認同」的點出來放大成故事的。
經歷了「智障」與「天才」的身份之後,我其實最想要問主角的是: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可以保留哪一個身份的自己?
我想這個社會上對於「異己」總是會有排他性存在。不管你是太過於聰明或太過於愚笨,只要超出正常的範圍界線,那麼就會變成其他人排擠、排除的對象。
這是一本讓人很感慨的書,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是一本很棒、而且應該被推薦的書。
資料來源:taaze
最近很幸運,看了好幾本書都覺得怎麼那麼好看,甚至長久以來我自己的喜愛度排名,也在最近悄悄的置換了。
剛看完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時,內心澎湃洶湧激盪不已,想說第一名要改成這本了啦!
結果兩個禮拜後看完標本師的魔幻劇本後,阿爾吉儂的花束又默默的退了一名。。。。
這本是上個月的讀書會選書,是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機緣,我覺得我不太會去注意到這本書,光是看書名與簡介,也不太勾得起我購買的興趣。所以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因為這樣的巧合之下而認識了這本書。
對這本書不太有印象的人,我想大家一定對同個作者所寫的另一部作品-24個比利不陌生。基本上比利(而且一次還24個)也在我的書櫃上罰站很久了..可是對於尺寸跟一般不同的書,我真的需要一點勇氣才能面對它...XD
回來這本阿爾吉儂的花束。我本來覺得阿爾吉儂這個字很饒口,書名一看就讓我聯想到浪漫可是又不夠浪漫的愛情故事,只是一打開之後才發現原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剛開始閱讀的頭幾個小時,由於整本書是採取類似「實驗報告」的敘事手法,我一度擔心我會看到一半就失去興趣。
但其實又相反,這本書除了前面為了營造主角智能狀況的氣氛而有點單調之外,後面一整個引人入勝。
我看到後面根本是熱血沸騰,覺得這個孩子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同也太努力、犧牲太大了吧!
不過這本書讓我想到智能障礙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我國小的時候,我們班上就有一個這樣孩子的弟弟。那個哥哥常常會出現在學校裡,但是在那個時代裡面的這樣的小孩,是不用接受教育的,小孩子口耳相傳這個哥哥應該有18歲,但是因為智能不足所以一直在這邊閒晃。基本上他也不曾造成什麼很大的問題,只是回頭想想,好像現代社會裡面,這樣的孩子都被收到特殊的機構去接受特殊的待遇了吼。或者真的是因為時代進步,所以這樣的孩子已經變得很少很少幾乎不存在了呢?
因為跟這樣的孩子相處過,所以你跟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心靈純真的那一面。
我記得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但是偶爾我媽會帶著家裡的大狗到學校給我送東西,然後遠遠的就會看到他大喊著:X X,你媽來找你了!你媽來找你了!當時我覺得很糗,因為小時候如果叫同學不連名帶姓的叫,大家就會用曖昧的口氣說...喉...他喜歡XXX啦,所以才會只叫她名字後面兩個字。
但我想,他們是一群在「制度之外」的特別的孩子,現在有這樣的小孩,大家都會說是天使,在以前的時候,大家只會說一定是父母上輩子作了壞事造孽才會生出這樣的小孩。
只是對他們而言,狀況是不變的,他們都是弱勢都是需要人家協助並且比正常人更渴望認同的。
而這本書主要就是拿這個「渴望被認同」的點出來放大成故事的。
經歷了「智障」與「天才」的身份之後,我其實最想要問主角的是: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可以保留哪一個身份的自己?
我想這個社會上對於「異己」總是會有排他性存在。不管你是太過於聰明或太過於愚笨,只要超出正常的範圍界線,那麼就會變成其他人排擠、排除的對象。
這是一本讓人很感慨的書,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是一本很棒、而且應該被推薦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