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

最後的任務。

http://www.books.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001/5/0010411285.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1976年的夏天,露絲.葛馬丁發現她平凡而深居簡出的母親莎莉是二次大戰時的優秀女間諜,而且她的真實名字叫做伊娃.德列托斯卡雅!




1939年,二十八歲的伊娃定居巴黎,是個美麗的俄國移民。二次大戰爆發後,她被英國秘密情報局的路卡斯.羅瑪吸收,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技能,成為一個 完美的間諜。她隱藏起內心的情緒,不信任任何人,包括她最愛的幾個人。戰爭結束後,伊娃小心的重新建立她的生活,成為一個典型的英國妻子和母親。然而一旦 當過間諜以後,就永遠是間諜。現在她必須完成最後一項任務,這一次,伊娃沒法獨力完成:她需要她女兒的幫忙。



作者波伊德以交叉書寫方式,一方面以露絲為小說的敘事者,一方面以倒敘方式回到二次大戰的間諜世界,讓讀者在緊湊的時空交錯中,看到人性的光明與黑暗,戰爭的殘忍,愛情的虛幻及母女親情的可貴。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如果戰爭是一種侵略,那麼間諜就是一種滲透。





這是第一次看間諜背景的小說,比我預想的還要精彩。



從頭到尾讓我體認到間諜的辛苦是一輩子都要神經兮兮無法鬆懈。



這是一種我無法想像的折磨與殘忍。





只是當你決定投身諜務工作時,就注定了大腦的構造思路都會被改造。



你必須經由訓練去開啟比平常人更加敏銳的感知,



敏銳到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種折磨都很痛苦,



因為你的世界裡面徹底的被剝奪了「信任」這個重要元素。





如果戰爭是鬥力,那麼間諜就是鬥智。



故事中的女主角便是以過人的聰明才智而逃過了險險關卡,



最後用結婚來終結自己的身份,從此隱身作一平凡人。





只是人終究逃不過自己的心魔,



於是女主角在晚年策劃了一個有女兒參與的任務活動。





這本書讓我喜歡的地方是劇情中所描述的,



二次大戰時期德國、俄國、英國與美國間的對等關係與政治情勢。



以及間諜如何運用媒體的力量去散播所謂可以改變現況的謠言。





雖然個人覺得整本書的描述過程其實有點太過冗長,



然後標楷體的文字真的很難閱讀(我的老人病?)



以及語言、姓名的複雜性(在俄國同樣姓氏的男女叫法不同)



即便是兄弟姊妹,但因為性別不同確有不同的姓氏結尾



這個讓我有點難適應



因為又是回憶、現代兩者穿插描述



所以常常會突然看到一個人名覺得很熟悉,



但卻怎麼都想不起來這個人幹嗎的(又是老人病?)







也許看完這本書的結論是,我越來越老了。。。







我沒格當特務指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