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樣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
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他們就像一對中間只隔一個數字的「孿生質數」,
如此相似、如此接近,卻又永遠無法真正靠在一起......
如此相似、如此接近,卻又永遠無法真正靠在一起......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青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艾莉契討厭滑雪,卻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去上滑雪課,因此遭逢了生命中最大的意外。
馬提亞有一個智能不足的雙胞胎妹妹,父母卻總是硬將他們綁在一起。當終於有同學願意邀請他們去參加生日餐會的那天,馬提亞做出了讓他一生懊悔的抉擇。
兩個人生曾經面臨缺憾的青少年,在另外一場生日會上相遇了......他們如此相像,卻又如此不同;如此接近,卻又難以真實碰觸,像兩個「孿生質數」,緊密卻又非獨自存在不可。他們,究竟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這是個關於童年經驗、孤單與愛的動人故事。看完之後你會想問:當你愛上另一個人時,是否還能保有自己的完整性?為何越是相愛的人,卻越是無法彼此靠近?
26歲便和安伯托.艾可同樣榮獲義大利最高文學獎的裘唐諾知道,生命,是由殘缺不全卻極為珍貴的片段所組成的。而這一切的不完美,讓我們不得不陷落在整個故事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看完有一段時間囉,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跟電影「浩劫重生」很相似。
兩者都是在說明經過時間境遇的洗禮之後,
有些你信誓旦旦絕對不會改變的東西,
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已經以著你無法察視的速度,
悄悄的 變質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靈魂伴侶」這東西。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想過靈魂是什麼。
那,這本書就是在講兩個從小就彼此互相依附的孤獨靈魂的故事。
「團體適應不良症」這個怪病通常從小孩開始上學接觸人群之後就可以慢慢的被發現了。
想當年我還是鼻涕小孩的時候,也有這種症頭出現。
長大帶給人們的改變是,學習去隱藏自己與人相異的地方。
於是我依舊患有團體適應不良症狀,從沒改善過,
但我學習著怎麼收斂怎麼隱藏怎麼讓人以為其實我舒服又自在的處於一個聚會場所。
小孩子的善惡觀念其實很壁壘分明,所以如果你不想被排擠當怪胎,
那麼你千萬就不能讓人發現你怪異的地方。
即便是跟你毫不相關的「妹妹是笨蛋」或者「爸爸在撿破爛」,
這種事情也都會變成你身上一張沈重的標籤,一種莫名其妙的定位。
這個故事的男主角的妹妹,就有智商不足的狀況,所以理所當然的被頒發了一張標籤。
而女主角也很慘,從小被老爸逼去學滑雪,結果一次意外的傷害從此之後變成了跛腳。
人會聚集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渴望互相取暖陪伴。
但兩個從小心裡就帶著傷痕的人,卻無法開口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覺。
於是就這樣錯過了。
我們以為,當年那信誓旦旦絕不改變的感情,
必定只是因為缺乏了運氣與機會所以才會彼此錯身而過,
我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欠我們一個答案—對於我們的感情。
好像需要被放入催化劑的化學實驗,操作者卻在緊要關頭收了手,就這樣任其荒廢。
於是我們都以為當年如果有了催化劑的存在,那麼我們的結果一定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只是過了十年之後,當又回到彼此的視線之中,
探看對方生活的屋子、擺設、環境然後喚起的那些回憶,
卻會清楚的告訴你,情感改變了,回不去從前了。
我前陣子才有相同的感慨浮現,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很能感同身受。
商業取向的小說,不過基本上架構完整分明。
但不是我自己會傾心的類型XD
封面很做作指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