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



這是一個生命故事、歷史故事,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


編劇、導演⊙賴聲川

創意顧問⊙王偉忠

演出⊙馮翊綱、屈中恆



兩個旅行達人,各持不同的旅行哲學,互相比較各自「極致」的旅行經驗,在抬槓中,帶您進入一個笑到痛的心靈旅程,環遊世界。賴聲川編導、特邀王偉忠參與創作,繼《寶島一村》後再度出擊,讓人引頸長盼的【表坊】相聲系列勢必將風靡全世界,再創巔峰。



1985年3月1日歷經7個月的即興創作,【表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用「笑聲背後的哲思」創造了嶄新表演形式─「相聲劇」,原聲錄音帶出版狂銷上百 萬套,成功結合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成為台灣現代劇場史的轉捩點。相聲系列節目曾創下國家劇院連演35場紀錄,獲邀登上大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向10億人說 相聲。如今【表坊】相聲迷遍佈全世界,每4年一檔新相聲作品已成為觀眾期待的盛事,而今睽違6年,新的相聲編創終於呼之欲出。



表演工作坊



華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劇團,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盛讚【表坊】證明「台灣的藝術家」正在創作「全亞洲最大膽的中國藝術」;《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則認為是「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采的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表演工作坊以《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那一夜,…說相聲》系列為最常巡迴表演的節目。



【表坊】的相聲系列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年首演。李立群、李國修主演。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1989年首演。李立群、金仕傑、陳立華主演。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1997年首演。馮翊綱、趙自強、卜學亮主演。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2000年首演,金士傑、趙自強、倪敏然、李建常主演

《這一夜,Women說相聲》2005年首演。方芳、蕭艾、鄧程惠首演。




資料來源:2011台灣藝術節






我第一次看舞台劇,是在我國中二年級的時候,當時的班導師是一個剛從師院畢業、充滿教學熱忱與理想的老師,她找了一個晚上,替我們買了票(當然要給錢XD),帶我們到豐原文化中心去看李立群的「台灣怪譚」。

我記得很清楚,票價是五百,老師說家裡有望遠鏡的,可以帶去用。我們的位置大概已經是後面兩三排了吧,當時真的,很難看清楚舞台上表演者的細微表情與動作,但是這齣戲卻是我的人生,開始接觸藝術的萌芽。

我不能說這部舞台劇影響我多深,因為劇情其實幾乎都忘光了,而以當時的年紀,我其實不太瞭解那個故事背後的含意是什麼,只覺得自己看過舞台劇,超屌!而且也因為這樣,我深深喜歡上李立群XD 這件事其實我早就忘了,但是前幾年有一天翻到自己以前國中寫的信件時,驚然發現裡面有一封信是寫給李立群的。信裡面告訴他我很崇拜他,覺得他的舞台劇演得好好,文末還不忘期許他繼續努力下去.....XD





昨天晚上到中正紀念堂看加碼演出的「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國中那時看相聲劇的雀躍跟懷念又回來了,感覺真好。

25年了,簡介上說,表演工作坊成立超過25年了,是華人世界唯一以票房為主要收入而經營超過25年的劇團。

看到這段話,我突然覺得很幸運,也很感謝他們沒有放棄而一直努力下去,看到昨天這個平日場次都爆滿的情況,我想他們真的掙出自己的一片天了。





故事是在演兩個類型天差地遠的旅行者,一個是由馮翊綱飾演,注重享受的六星級旅行者-呂仁(諧音旅人);另一個是由屈中恆所飾演,隨遇而安的背包客-程克(諧音乘客),他們旅行到某一個國家時,恰巧因為革命而稍作停留,而也在這停留的時間內,藉由交談而分享了他們的旅行哲學與旅行的原因。



我其實很喜歡這個故事背景,因為我也是一個很喜歡旅行的人,這個劇本是由賴聲川導演寫的,主要寫的是他旅行的經歷與感受。賴導演說,他本身當過六星及級旅人,也當過背包客。

我想不同的旅行模式,是取決於不同的旅行態度以及旅行需求,這兩者得到的東西不同,都各有好壞。



程克原本是一個知名的導遊,但他決定來一場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流浪,於是背起了背包,開始他的迷路之旅。因為導遊的身份,他看了太多有物質能力但卻沒有精神層次的旅行者,對於博物館、美術館、歷史古蹟建築毫無興趣,一味只是追求流行的去看些熱門的作品。

而呂仁是一個經商非常成功的商人,他因為與家人的隔閡與代溝,決定自己一個人到世界各地,享受最頂級的旅行,包括飯店旅館餐點的物質享受,以及演奏會、演唱會、藝術表演的精神享受。



開場時他們提到了購物站與辦美簽的過程。我一整個覺得他們真是說到我心裡去了!

去年辦美簽的時候經歷的重重阻礙...而且還辦第二次才成功,以及今年過年時因為購物站糾紛而鬧得不愉快的大陸旅行,經歷過這兩件事情,一直讓我覺得納悶,為什麼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感受?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接受這樣的旅行行程生態?美國那樣幾近刁難又非常主觀的申請程序,讓我覺得身為台灣人也太沒有尊嚴了吧?!到底是因為我的哪一個身份?我是台灣人?還是亞洲人?甚至是因為華人的身份?你們美國哪裡好?有好到姿態要放這麼高?對申請者的態度這麼不屑?認為我們去了就會不想回來了?你們搞清楚,台灣的經濟物質條件各方面,都便利到了極點,憑什麼要懷疑單身女性就是一定要去你們那邊當妓女?

還有每回去大陸,一成不變的購物站行程,以及導遊一成不變古板的說明方式,這些林林總總都讓一趟旅行變得廉價起來。

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會一直存在著?消費者難道沒有相同的不良感受?還是因為沒得選擇所以只能這樣選擇?



劇中有一句話很發人深省,他說「民主有時候也是一種專制」,是啊,大家都活在自由的假象裡,但是因為他人濫用自由而限制犧牲了自己自由的狀況,多到數都數不清,但還是很多人覺得:我,生活在一個民主自由的法治社會裡,並且因為這樣感覺自由自在。



旅行的目的與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我想每個人都因時制宜的有著不同的答案吧?

劇本最後的結尾,他們歸納出的結論是,旅行的目的,就是一種認識自己的過程,瞭解了更多的自己、瞭解了更多的世界,瞭解了更多的生命的週期與意義,因為瞭解,你會更知道怎麼去跟這個世界相處,怎麼去找到自己要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怎麼樣去過自己的人生。



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一如以往的笑鬧中帶著感性,看著背牆投影出的那些旅行的照片,讓我深深覺得旅行是一件微不足道,但是卻又神聖到不行的事情。日本的麥當勞服務員說無法販賣「不加冰可樂」的堅持、威尼斯的嘉年華會的盛典、日本的櫻花季的感動、禁語修道院的莊嚴、印度人文生態的震撼....





世界,會因旅行而變大,我們也會因為旅行,而發現自己的渺小。







很精彩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深刻的演出內容,我們坐在最樓上(四樓)最靠邊邊的位置,因為實在買不到票又太想看了,結果這樣的票價一張還要1300,久久看一次覺得值得,但其實真的傷荷包啊啊啊啊.......



不負責評分:★★★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